第328章 不走寻常路
老大郭曜,老二郭,其中老大是郭子仪在外面的风流债,与郭淑其实不是亲兄妹。
但是呢,这件事只有郭子仪和妻子王氏知道,其他人根本就不知道。
这非常正常,如果你从外面抱养一个孩子回来,那麽你终其一生,很可能都不会对子女说出真相,因为你希望孩子们亲密无间。
更何况郭曜本来就是郭子仪的种。
这兄弟俩,跟着郭子仪在朔方四五年了,不能说身经百战,但也绝对算得上是军中老油条了。
但是兄弟俩的行事风格,与郭子仪完全不一样,他爹是个话痨,闲着没事就跟属下聊天,以促进感情,但是郭曜是个闷葫芦,少言寡语,但是性格狠辣,极有心机。
这是王氏培养出来的。
当年王氏接过褪裸中的郭曜,认为亲子,为了向丈夫证明,她对郭曜视如己出,所以从小就悉心培养,结果将老大磨砺出来了,差点将老二给废了。
老二郭旺,是个莽夫,在朔方也是名气不小的一位衙内突将,每战必先,他似乎觉得自己死了还能复活一样,特别的玩命。
兄弟俩进京之后,拿着朔方的调动手续,第一时间去了兵部,但是眼下没有空缺,所以兵部只能暂时留下公文,想办法给他俩挤个缺。
按照朝廷惯例,藩镇返京任职的将领,是要优先安排的,就好比后世的入藏兵和入疆兵,人家为国家吃了苦玩了命,优待是必须的。
兄弟俩离开兵部之后,先是去了朔方进奏院收拾行李,今后他们会住在这里,接着,便在傍晚时分,去了隋王宅。
宅门口,郭淑正一脸焦急的等在这里,听到巷外马蹄声传来,便赶忙下了台阶,微笑着看向那两道熟悉的身影。
兄弟俩提前下马,朝着郭淑半跪行礼:
「朔方果毅都尉郭曜,见过王妃。」
「朔方衙内突将郭旺,见过王妃。」
久别重逢,郭淑抹了把眼泪,上前扶道:
「大兄,二兄,快快请起。」
说罢,她一手挽着一个哥哥,三人对视一眼,场面温情的手挽手进了王宅。
李瑁今晚不在府上,在左卫府值夜呢,韦妮儿养胎,不便见客,杨绛去了杨玉瑶的府上,还没回来。
「快坐快坐,抱福郎出来,见见他的两位舅父,」郭淑一边吩咐婢女,一边轻拂着大哥郭曜肩头的灰尘:
「五年未见,大兄清瘦了。」
说罢,她便抹起泪来。
郭曜是家里的老大,而且王氏牛逼就牛逼在,她铁了心要将秘密死守下去,
所以郭曜会以嫡长子身份继承家业。
也因此,兄弟姐妹们之间,都以他马首是瞻。
郭曜再是个闷葫芦,见到自己的亲妹妹,也是一阵心酸,他走的时候,妹妹还小,如今再见,都有儿子了。
兄妹之间,已经有了男女之防,也有了尊卑之分。
「好了好了,阿爷这次让我们回来,就是要留在长安,阿爷阿娘都不放心你一个人在这里,让我们回来帮衬着点,」郭曜双眼通红道:
「等到明日再去拜见大伯,八叔呢?八叔不是住在这里吗?」
郭淑抹了抹眼角,笑道:「见着你们,内心欢喜,竟忘了说了,八叔被人暗害,腿脚不便,至今不能行走。」
老二郭旺顿时挑眉道:
「谁这麽大的胆子?敢动隋王的幕臣?」
郭淑没有解释,而是在两人见过外甥李信之后,直接带着他们前往属官院探视郭幼明。
「八叔.....:」郭曜上前坐在塌边,上手摸了摸郭幼明的左腿,心里便大概知道,至少还得养两三个月,才能下床行走。
郭幼明因为长期躺在床上,所以受伤的左腿都有点肌肉猥琐了,两条腿看起来一条粗一条细,挺恐怖的。
好在李瑁在探视过后,提醒他要适当的在床上活动左腿,还教给他一套动作,不然再躺几个月,这条腿能不能恢复如初,都说不定。
叔侄俩聊了很久之后,郭氏兄弟也大概知道了前因后果。
老大郭曜听罢,什麽都没有说,而郭肝则是骂骂咧咧了半天。
「闭嘴吧你,这里是长安,人家是宗室,在隋王宅骂几句不打紧,别骂顺嘴了,在外面惹出祸来,」郭幼明虽然比他们兄弟俩年纪还小,但那也是亲叔,教训起侄子来也是一套一套的。
骂了几句老二之后,郭幼明提醒道:
「不要等兵部安排,你们要早早说与隋王,让他帮你们安排,等兵部的话,
还不知道等到什麽时候。」
郭曜皱眉道:「我们的调派文书已经交给兵部了,若是跨过兵部,是不是不妥当啊?」
郭幼明靠在墙上,以一副长辈的语气说道:
「你刚来长安,什麽都不懂,今后每日都来我这里,我会将长安的一些规矩以及当下的形势,详细说给你们听,像你们这种藩镇返京述职的将领,确实归兵部安排,但事实上,还是四个人说了算,其中以右相为尊,只要隋王将你们的事情报给右相,右相一日之间,就能给你们找到去处,早些任职,总比蹲在进奏院死等着强。」
郭淑也在一旁道:
「隋王今晚值守皇城,等到明日回来,我便会将此事告知,三五天内定有着落,二位兄长要提前准备好,长安不比朔方,遍地勋贵,切记不要将藩镇那一套用在这里。」
老二郭点头道:「这一点,阿爷阿娘都有过交代,让我们进京之后,一切听大伯教导。」
郭曜顿时皱眉,你是真不会说话啊,八叔在这呢,你提大伯干什麽?
郭幼明更是一脸尴尬,行,你们夫妇瞧不起我是吧?难道我就教导不了吗?
确实够呛啊......郭幼明今年二十六,老大郭曜已经二十八了,老二二十七,他俩比你多吃两年盐啊。
别看郭曜兄弟一口一个八叔,实则在他们心里,八叔你还嫩着呢。
一家人聊到深夜,郭淑取来王府的牌籍交给两个哥哥,方便他们夜中行走,
但还是不放心,让郭敬引路,将两个哥哥先送回进奏院,千叮哼万嘱咐,让他们俩务必今后每天都要来。
王宅留人过夜,并非不合适,但是韦妮几有身孕,按照迷信说法,确实不能留外人。
如今两个哥哥回来,郭淑心中大定,仿佛有了主心骨一般,心情一下子放松很多。
接下来,就等大姐进京了。
在李瑁的帮忙下,李林甫和李适之点头,卢奂亲自操刀,调任成都县令卢让金,出任咸阳县令,也就是顶替王牧留下的空缺。
成都县属于次赤县,咸阳县则是低一等,为徽县,看起来,这连平调都算不上,但其实区别很大。
咸阳隶属京兆府,就在京师边上,近水楼台先得月,在这里担任主官,比在成都其实强的太多了。
况且咸阳令只是踏板而已,将来京师一旦出缺,郭淑会第一时间帮助姐夫争取。
朔方进奏院,上一任进奏使姓丁,朔方军出身,但是昨天空降了一位姓王,
将他给顶了。
这位姓王的是谁呢?前任咸阳令王牧。
不怕挨处分,就怕上面没人,他的县令虽然被撸下去了,但是其获得了李琦的原谅,再加上是王忠嗣同族,有王震兄妹帮着说话,王忠嗣返京的第一时间,
任命其为朔方进奏使。
姓丁的那位,仍在这里上班,算是辅佐王牧吧。
这座进奏院是整个长安最为特殊的一座,里面的各类官更加起来七十多人,
一半姓王丶郭,另一半跟王郭有亲戚关系。
说白了,里里外外都是自己人。
返回进奏院之后,郭曜叫住弟弟,来到他的房间,点上灯烛之后,小声道:
「阿爷与阿娘在咱们临行之前,有嘱咐,我这便将其中一些说与你听。」
郭盱愣道:「为什麽嘱咐你,不嘱咐我?为什麽你只说给我一些听,不能一次讲完吗?」
「不能!因为你嘴巴不把门,」郭曜一脸严肃道: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养心;靡俗不交,恶党不入,可以立身;小利不争,小忿不发,可以和众,你冲动易怒,不可托付大事。」
「你行,你能干大事,」郭之以鼻。
没错,人家郭曜历史上寿终正寝,袭代国公,封太子太保,而你呢,历史记载:贼安守忠壁永丰仓,子仪遣子旺与战,多杀至万级,肝死于阵。
老二郭旺只是比郭曜小一岁,加上又是王氏实实在在的亲生儿子,所以王氏总是教育他:你学学你兄长。
久而久之,郭旺自尊心受损,所以想着沙场立功证明自己,结果武力点的过多,智力稍显不足。
也不是说他傻,而是不如郭耀稳重。
听到这里,郭曜冷笑一声,直接上床睡觉:「不说了,你回去吧。」
「你这个人,故意吊人胃口是吧?」郭旺不爽了,刚才还要说,现在又不说了,玩我呢?
他也不走,在边上崂崂叻叻埋头了郭曜半天,最后还是服软了。
「求你了,告诉我吧,你不告诉,万一我捅出篓子怎麽办?」郭肝在一旁碟不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