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我看到了一切 > 第260章 巨无霸

第260章 巨无霸

第260章 巨无霸

与此同时。

连续引爆了七艘实验飞艇的民勤飞艇工厂,终于搜集到了各种实验数据。

他们也知道了飞艇爆炸丶燃烧丶泄露的临界点。

在近200次测试过程中,飞艇氢气气囊泄露会导致爆炸的概率非常小,特别是在高空飞行过程中,飞艇氢气气囊泄露了,是不会发生爆炸的。

要麽直接泄露到空气之中,然后飘向更高的大气层。

要麽在泄露过程中不断喷气燃烧。

之所以不容易出现爆炸,原因就是氢气爆炸需要特定的浓度,以及和氧气混合之后,形成一定的混合比。

而这种特殊的比例,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是很难形成的。

毕竟空中飞行过程中,空气流动速度非常快,氢气很难在一个区域形成特定的浓度。

反倒是燃烧,才是氢气气囊泄露之后的最大风险。

为了应对飞艇飞行过程中,万一出现氢气泄露的情况,以及泄露之后,出现燃烧的情况,飞艇公司进行了技术改进,同时也制定了各自应急方案。

比如在气囊和蒙皮之间的,布置一大片环型气囊,这些气囊内部填充了二氧化碳,用来隔绝氢气和氧气接触。

哪怕是氢气发生泄露了,在不幸中点燃了,也会第一时间烧穿二氧化碳气囊,然后导致二氧化碳从烧穿的位置溢出,从而和燃烧的氢气对冲。

而且二氧化碳气囊还有另一个用途,那就是通过液化和气化,调节气囊的浮力大小,方便飞艇调节整体的浮力。

同时二氧化碳气囊的液态二氧化碳储存罐中,一旦收到内部的氢气气囊燃烧的信号,或者二氧化碳气囊破裂的情况,会开始喷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维持飞艇内部的二氧化碳浓度,还可以挤压周围空气的氧气靠近,给驾驶员提供应急的时间。

当然,这些氢气飞艇都是无人驾驶的,因此驾驶员都是通过远程控制飞艇,遇到突发状况,他们需要时间来处理。

随着一个个改进方案完成。

第一艘可以进行实验飞行的运输飞艇:蓝鲸1型1001号终于在十一月底完成。

这艘飞艇长度两百米出头,高度五十多米。

其内部有27万立方米的氢气气囊,可以在海拔3000米以下的空域,实现200吨的有效载荷。

最大起飞重量为320吨,最大有效载荷200吨。

最高飞行高度海拔1.2万米,巡航飞行高度海拔3000米以下。

最大飞行速度150公里每小时,巡航飞行速度60公里每小时到120公里每小时。

最大续航里程13500公里,在最大载重情况下的最大续航里程为4500公里。

飞艇工厂的飞艇船坞内,随着一个个氢气气囊被充满氢气,为了以防万一,船坞内部此时并没有人员,还充满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用来隔绝氧气。

蓝鲸飞艇总设计师候鑫,飞艇公司总经理万高峰都在附近的地下掩体基地内。

「报告,飞艇氢气气囊充气完毕。」

「报告,系留缆绳承受拉力为308吨,不符合起飞浮力。」

「报告,飞艇外夹层氢气浓度为零,符合起飞指标。」

「报告…」

万高峰看了一眼手表的时间,随即吩咐道:「开始回收船坞内部的二氧化碳。」

「收到!」

矽丝结构建造的轻质穹顶上,大量空气被吸进来,同时船坞底部的吸气通道也打开,将内部的二氧化碳抽走。

「报告,飞艇系留缆绳拉力下降…」

随着船坞内部的二氧化碳浓度下降,飞艇浮力也在下降,因为二氧化碳在近地面的密度比较高,大概比空气重了54%左右,这会导致飞艇浮力提升54%。

很快船坞内部的二氧化碳被正常空气取代,而飞艇的浮力也下降为200吨。

「飞艇浮力符合起飞指标。」

万高峰再次下令:「打开穹顶。」

「收到。」

穹顶顶部的一个个气密锁自动打开,然后穹顶底部开始随着两侧的轨道缓缓移动,看起来是几百米长度,上百米高度的庞然大物,实际上由于大量采用了轻质的矽豆丝复合材料,其整体重量大概只有钢材的15%左右。

通过轨道可以缓缓拉动。

随着穹顶结构整体向两侧移动,中间的船坞也露出庐山真面目。

一艘上半部分覆盖了黑色碳化矽光伏板,下半部分涂装了蓝灰色的巨大飞艇,出现在摄像头中。

而路过附近外太空的遥感卫星,也可以看到这个庞然大物。

「报告,穹顶已经完全打开。」

「解除船坞系留缆绳。」

「收到。」

「船坞系留缆绳解除完毕。」

万高峰看着控制台的数据,只剩下飞艇自身四条自带系留缆绳,这每一条缆绳都可以独立承受70吨左右的拉力,可以确保将飞艇牢牢固定住。

「解除飞艇系留缆绳。」

「收到。」

随着飞艇自身的系留缆绳被解除,飞艇缓缓向上漂浮,直到飞艇通过内部的浮力调节系统,将浮力调节好,飞艇才稳定漂浮在距离地面50米的高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