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 第2章 十万贯

第2章 十万贯

“明远,京兆府本地人,生于斯长于斯,今年刚满十七岁……”

明远一边压马路一边听系统1127给他介绍他在这个时空的基本情况。

听说自己“变成”了十七岁,明远点赞:“很好,平白多出来五年寿命。”

他本来的年纪也不过二十出头,但不介意在这个时空里更多些“少年感”。

1127似乎从未见过这么随和的宿主,顿了一下才继续:

“明家父母俱在,但明父在外经商,多年未归;明母双眼近盲,与一子一女相依为命……”

“明家本是大族,然而明远祖父母过世后分家争产,家道由此中落。明远所在的一支与其他各支一向不甚和睦……”

明远听着1127播报着这些鸡零狗碎的消息,在脑海中勾勒出他在这个时空中的身份和形象——这里和别的时空都一样,大家族里都是人际关系复杂,纷争不断。

系统1127的语气略带无奈,并小心翼翼地试探明远的想法,似乎生怕明远有任何不满意,影响它“金牌系统”的声誉。

谁知明远却始终情绪稳定,对这一切都表示理解。

“我能理解,你们要在千年之前的平行时空,找一个与我姓名接近,容貌肖似的人并不容易。”

按说明远要花掉这一千亿的奖金池,理应去到繁华都城汴京,至不济也是去扬州苏杭这样的富庶地方。但试验方却安排他先来了长安。

这看似麻烦,事实上却为明远省去了无数麻烦。

如今他有名有姓有家可归,在家有户帖,出门有公凭①,还要啥自行车?

手炉形状的系统1127顿时长舒一口气,小声提醒:“对了,您之前出门时答应了令堂,今天回家的时候给捎带一块豆腐回去。”

“好!”

明远饶有兴致。

如今他怀里揣了七八百文的“启动金”,当然打算去熟悉一下消费环境。

唐时的长安,坊市制度严格,做生意只能在东西二市,且只在固定时间内开闭市。但到了宋时,这制度不再,商户们逐渐开到了旧日高门显宦居住的各坊中。随着“夜禁”的解除,有些店家恨不得一天十二个时辰都在做生意。

此刻虽然还没到午时,街上的铺面都已早早地下了门板,开门迎客。

正月里的长安天寒地冻,因此豆腐作坊最好找,看那水汽氤氲,烟雾腾腾的便是。

明远在一家豆腐作坊跟前停下脚步,吸了吸鼻子,鼻端尽是醇厚的豆浆香味。

一句老话说得好:人生三大苦,撑船、打铁、卖豆腐。

这卖豆腐的能跻身世间最辛苦的三大行业之一,自是因为做豆腐要洗、泡、磨、煮、点、压……工序复杂。豆腐坊自然得三更睡,五更起。别家的吃食生意这时不过是刚下门板,这豆腐坊早已忙得热火朝天。

坊里站着一位四十多岁的妇人,用头巾将头发尽数包住,两臂的长袖高高挽起,用细绳紧紧绑牢,一双结实的手臂便暴露在冬日寒冷的空气里。

这位大嫂因为辛苦的劳作而涨红了脸,头上似乎正笼着一团白色的水汽。她丝毫不惧这凛冽的寒意,此刻正站在一口大锅跟前,手握长柄木勺用力搅动着锅里的豆浆。

明远探头一瞧,豆腐坊里已有新鲜点出的豆腐,一盆一盆,白生生、热乎乎,伴着醇醇的豆香,令明远肚里异常响亮地咕噜了一声。

“店家,来碗热豆腐脑儿,多少钱?”

豆腐娘子转头望着明远,眼神疑惑,似乎在问:……啥豆腐脑儿?

“或许该叫……豆花?”

对方还是没有反应,视线却一直在明远脸上没移开。

明远只得又一次尴尬地解释:“不拘叫什么名儿,豆腐,热的,能填饱肚子的……”

他打算先尝尝,看看味道如何,再带一块回家给母亲。

对方这回真的听懂了,拿了一只粗陶碗,抄了一块刚点出没多久的豆腐,先在炉上顿着的滚水里烫了烫,才捞出来,盛在碗里,往柜台上一顿,说:“铜钱两文,铁钱的话要五文②。”

明远只听清了最后的五文,惊讶得脱口而出:“什么,这么便宜?”

豆腐娘子粲然,似乎从没听见过哪个主顾这么评价她家作坊的出产。

明远从怀里摸出一小把铜钱,数出五文,推至柜台一角:“大娘,给——”

“铜钱两文!”

豆腐娘子分明看到这小主顾摸出的是铜钱,顿时不乐意了,硬逼着明远把多给的三文钱拿回去,表明她这是诚信商家,童叟无欺。

“你这小郎君虽说长得忒俊俏,可也不能拿了家里的钱,大手大脚地花!”

明远却是当真傻眼。

两文钱?

这种水平的物价……一千亿,他这是要花到猴年马月?

明远磨磨蹭蹭地收起退还的铜子儿,托起粗陶碗,从柜台上的筷笼里抽了双筷子,筷头轻点,挟了一小段豆腐,送入口中。

他立即皱紧了眉头。

豆腐确实是热乎的,没有经过任何调味,明远对它的期待值本来就不高。

但是万万没想到这豆腐直接入口竟然又咸又苦。

这是用盐卤点的豆腐,再加上当地水质的缘故,这么空口白牙地用来充饥,味道肯定好不到哪儿去。当地人除非像明远这样饿死鬼投胎,大约都会把豆腐买回去,和别的菜炖在一起,滋味会略好些。

这个时代的人如此勤奋又如此辛劳,竟只晓得用苦卤点豆腐的吗?

豆腐娘子费了这么些工夫,点出的豆腐,竟只值两文?让他有钱也花不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