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在北宋当陪房 > 第 136 章

第 136 章

家老实,等我在那得了前程,我就和姑娘说接你的事,到时,姑娘赏的好首饰,好料子,我都给你留着。

你若不老实,我不但不接你,那些赏,我连一块料头都不给你。”梁堇哄她,桂姐听了,欢喜应下。

到了一十八这日,吴季姐来家给三姑娘添妆,吴老太,吴老太爷,三房也都拿了金银钗环来。

窦举人从他舅公家借来了船,冯氏过意不去,备了两份礼物,差人往窦张两家送去,那张家又回了礼,不仅借了船,就连船夫船婆都借了出来,也就是说,吴家三姑娘一行人,初六那日直接登船便是。

一房院外,旺儿拿着拜帖匣子等唤,没一会儿,小丫头教她进房说话,旺儿进了房,奉上匣子,对冯氏道:“娘子,送匣子的说他是郑家的,他家相公曾任扬州通判。”

“郑家?”

冯氏接了匣子,道:“我不记得沂州有哪个郑家,难不成是刚调任来的,咱与他家没甚往来,递拜帖也该递到新知州家中。”

“娘子说的是,咱家亲戚里也没有姓郑的。”卢婆子不解,这厢冯氏打开匣子,看了拜帖,才知这个郑家的来路。

“怪不得不识这个郑家,妈妈猜他是哪个郑家?”

“难道是汴京里的郑家?”

“这个郑家娘子,是福建路何转运使大娘子的舅家表妹,这何相公去年高升,调到两浙路去了。”冯氏道。

官场就好似一张蜘蛛网,蛛丝相连相通,不是谁家亲戚,就是谁的学生,再不济,是谁的同窗友人。

若是能得上一个好关系,走到哪,都是沾亲带故。

“转运使,这可是大官呀,他找咱家所为何事?”卢婆子问道,“我记得杭州就是归两浙路。”

“正是归两浙路。”冯氏也不知郑家所为何事,拜帖上只说明日郑家娘子想来家中拜访。

冯氏教旺儿与郑家送张回帖,又使崔儿备明日的果子茶水。

……

“妈妈,他们是谁家的人,怎麽往咱喜船上抬箱笼?”梁堇备的菜蔬肉食,要提前送到喜船上,出门那日,省得麻烦了。

宋妈妈在喜船上正使唤家里的哥儿挂红灯笼,闻言看去,道:“有个郑相公,被调到了杭州当通判,趁咱家的喜船一道过去,想必那是他家里的人。”

卢婆子在那与郑家的管事说话,这喜船一分为三,吴家占一块,来迎亲的江家人占一块,剩下一块便是郑家的。

舱房都分了清楚,还要留出给船上的船夫他们住的地儿,就连做饭的地儿,都分了开来,船夫们用西灶,梁堇用东灶。

江家于正月初一到了沂州,这回江三郎也来了,同行之人,还有任临安府学官的江一相公,江家的远房婶子,除此之外,另有头戴红花的官媒,仆从数人。

吴家张灯结彩,红绸铺到了门外,好不热闹,家中下人腰间都系着红绫带,忙的不行。

“女儿,你快去后头帮忙,明日江家要登门来送催妆礼了,娘子临时说

要设棚子请人来家里唱曲儿。”

刁妈妈交代罢,领着家里的旺儿几l人,教他们抬着一顶轿子,随她去渡口等人,吴相公到了今日,都还没到家,冯氏急了,使刁妈妈去渡口候着。

梁堇来到后头,就见外头的人正在空地上扎棚子,卢妈妈忙的脚不沾地,吴老相公在一旁指挥。

“娘子真是想一出是一出,明日人都来了,今日才想起来扎棚唱曲儿,原本什麽都收拾妥当了,这下可教人急了脚了。”

春桃也在这帮忙,见梁堇来了,凑在一块说话,吴相公夜里三更天才到,洗漱一番,歇在了冯氏房中。

次日,吴季兰和窦举人一早就来了,在吴家用的早食,帮着打点待客。

到了时辰,沂州与吴家有旧交的人家,都陆陆续续登门,吴相公在正门外头拱手迎客,他更添消瘦,身上穿着一件蓝色素面湖杭夹袍,外罩裘衣,头戴乌帽。

吴三郎站在他身后,帮着接帖子,今儿不算正日子,毕竟是送催妆礼,等到了初六那日,才是正儿八经的热闹。

巳时一到,江家送催妆礼的人来了。

江家的催妆礼,都是按规矩置的物件,像什麽花翠盖头,催妆花髻,销金衣裳……比窦家的样式新,窦家与季姐送的盖头是囍字纹,江家送的是描金鸟雀纹,周边还绣有金线莲花。

“一姐,前头散喜钱了。”香豆来棚子里拉梁堇,梁堇正借着伺候之名,在棚子里蹭曲儿听。

这边的棚子坐的都是女客,有好些去前头观礼去了。

“那位就是郑家的娘子。”香豆方才听见了旁人说,故而识得,梁堇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那位郑家娘子三十多岁的年纪,身量不高,戴了一顶银冠儿,着青色缎褙子,正在和冯氏说话。

梁堇听说江家三郎君也来了,踮着脚尖往门口瞅,但没瞅见他,问了婆子才晓得,送催妆礼这日郎君不来。

晌午,吴家留饭,梁堇闲得很,便帮着给唱曲儿的人送饭食,用食盒盛着,一人两碟菜,一碗干饭,她们就在棚子里用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