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拒绝日薪百万,顶流他只想上学 > 第 83 章

第 83 章

主墓北回廊的盖板都被起开之后,整个探查都方便了许多。

在后面的几周里,南侧和东侧的回廊也接连被打开,现在是三个方位齐头并进,分成了不同的组别进行发掘工作。

而楚孑还是被留在了北回廊这片区域,他们在清理淤泥之后发现了一个青铜器的形状,但第一时间还不知道这是什么,而淤泥比干土难清理的多,所以在这也花费了不少时间。

楚孑虽然经验不多,但耐心很足,再加上身体好,经常是工作一天头也不抬,很快便被同事们冠以“机器人”的称号,楚孑也只能苦笑。

经过几周的共同工作,还有秦铎这个社交天王在侧,北回廊组的成员很快就混熟了。

他们六个人的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六岁,是整片工地年龄最小的组,也正是精力旺盛的年纪,所以虽然每天挖土已经很累了,但晚上仍是不想在考古基地休息。

虽然如此,这村子周围也没什么可逛的,幸亏这个年代快递已经相当发达,他们就买了点啤酒,还有酒精炉之类的东西,一周一两次在工地附近涮涮火锅开开荤。

他们经常秘密聚会的地点,就是一号主墓旁边的高层平台上。

在这里夜风习习,也是个制高点,他们能将整个墎墩山,乃至半个紫金城遗址都看在眼中。

而地处偏远的好处就是星空格外耀眼,他们就总在夜空之下,享受着虫鸟的鸣叫,就是静静地喝着酒,看向远处,无端地发散着思维。

楚孑也很享受这种和有同一目标的战友一起休闲的日子。

抬头一看,闪耀的星星和千百年前的模样相同,向下一看,历史正在渐渐浮出水面。

“真好啊,”杨华说道,“我之前去的工地和这里真是比不了。”

杨华是他们团队里年龄最大的人,今年已经三十五岁了,之前当过几年兵,所以言谈举止之间还带着点部队里简单干练的气质。

因为身体好、力气大,所以他参与发掘的经历也很多,可以说是组内的老手了。

楚孑来了兴趣,问道:“之前别的考古工地都是什么样的?”

杨华指了指M1周围的钢架:“之前我从没见过用钢架把整个考古现场全部围住的做法。”

“是了,这是我们西江省创新的方式!”旁边一个小姑娘说道,“这叫钢网兜护法,密密麻麻的钢网全都是在固定泥土,不仅可以保护墓葬本体,也能防止塌方事件。”

“真好,”杨华点头,“我经常听说考古工地塌方的事故,每年都会有那么几位考古人员因为这些事去世,希望早日能把这种钢网兜护法推广至全国吧。”

考古工作不仅要保护好古时候的文物,也要保护好所有参与考古发掘的工作人员,这也是现代化考古作业的进步之一。

“一定会的,而且,还不止这些呢,”来自西江省的小姑娘介绍到自家的进步时,满脸都是兴奋,“你们看那个板房,里面其实全部都是

高科技的仪器,为了这次的考古工作,科技考古团队的人不只用了地球物理探测,还动用了我们的北斗定位系统呢!”()

楚孑一心只顾着挖土,也是头一次听说这件事。

▔想看铁马倦倦的《拒绝日薪百万,顶流他只想上学》吗?请记住[]的域名[()]▔『来[]_看最新章节_完整章节』()

但一想到之前在集体培训的时候那一堆堆的文件,和精确到厘米的位置,他也了然了。

考古工作不仅有他们这些冲在一线的人,更多的,是在实验室、科技室甚至是远在外地的技术部门的支援。

可能需要几万人的通力合作,最终才能完成一次漂亮的考古工作。

小姑娘又指了指M1钢架上方:“听我做科技考古的师哥说,这些都是最先进的摄像机,每五分钟就自动拍摄一次,24小时不间断。”

她又指了指自己的胸口:“我们每次下工地不也要带上小摄像头吗,跟执法记录仪似的,其实都是为了记录整个考古的过程。”

“是啊,这就省事了,”杨华赞叹道,“这样我们发现什么东西,在基地的那些监测人员就随时知道并且帮我们记录了,不然像以前我们还要自己记,真的麻烦死了。”

“这样还有个好处,”小姑娘又道,“那就是监督所有一线的发掘人员,杜绝了一切偷盗文物的可能性……啊。”

小姑娘最后的一声惊呼是因为杨华默默捅了她一下,她方才反应过来。

二人一齐看向楚孑。

不敢说所有人,但至少经常在秦汉考古界混的人,都知道屠銮教授的传闻。

不过楚孑听完这话,也只是笑笑,没说什么。

杨华递给楚孑一罐啤酒,非常自然地转移了话题:“别聊了,快吃吧,火锅都快干了。”

楚孑和二人碰杯,一时间场面都安静了下来。

一众人静静吃了半晌,都是酒足饭饱,秦铎看着火锅里沸腾的气泡,不自觉地感叹了一句:“这样真好啊。”

“是啊,”杨华捏了两颗花生,将手里的酒一饮而尽,“不知道汉朝人晚上都干些什么,会不会也像我们这样,吃火锅喝酒聊天……”

“怎么可能呢?”秦铎笑,“根据《魏书》记载,三国时期才开始有火锅这种东西啊…….”

……

经过一段时间对主墓外回廊的发掘,大家已经基本将这些放有不同物品的藏室分出了功能。

比如之前盗墓贼光顾的,其实是位于主墓外回廊东南侧的衣笥库,这里存放的主要是绫罗绸缎,不过经过长时间的浸泡,这些衣物已经全部腐朽了,没有太多的考古价值。

楚孑也不免为他们感到惋惜,但考古就是类似开盲盒的事情,他们负责的地方偏偏没有什么好玩的东西,也没有任何办法。

虽然如此,但负责东南侧的人还是发现了一个小小的“惊喜”,是一个看上去颇为精致的金属灯盏,根据埋藏点的土质推测,至少也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东南侧的小组兴奋不已,立即将这件“文物”放进了盒子里,然后灌满了无氧水,八百里加急送去了实验室。

() 东南小组所有成员都将期待值拉满了,希望这是一件能改变历史的东西(毕竟也是他们发掘出的唯一看上去有些价值的东西)。

然而。

关于那个灯盏的考古报告很快就出了。

鉴定结果:“根据碳十四气体正比计数,该灯盏距今年份1200年左右,与主墓其他陪葬品年份不符,据初步推测,可能是南宋时期的盗墓者所遗落……”

盗墓者所遗落……

东南小组人都傻了。

这玩意,竟然是盗墓贼的?!

还是盗墓贼不小心落下的???

亏他们还当成了个宝贝!

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件事很快在工地传开了,所有人都知道东南角小组经过三个月的辛苦发掘,终于找到了一盏盗墓贼家的油灯。

这玩意虽然不能说是毫无价值,但也只能说是微乎其微。

类似就是考古价值+1,离谱程度+10086的感觉。

一线工作者都比较年轻,嘴也损,现在看到东南组的负责人都会冲他们招招手:“哥,麻烦帮我看看,这是不是盗墓贼留下了的呗?”

对此,东南小组的负责人梁广发嘴上起了两个大泡,现在见人就骂:“我誓死与盗墓贼不共戴天!哪个朝代的都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