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我在三国经营田庄 > 第 112 章 逐鹿中原

第 112 章 逐鹿中原

“还有一事想请教庄主,”戏志才继续道:“您一直强调流水化作业提高效率,我想着这从洛阳带来的数百工匠,便可试着用标准化的流程来安排。”

燕绥欣然道:“行,就用生产线的制造方式。”

戏志才提议道:“那刨去补充到印刷工坊、农具工坊的人,余下的不如尽数调到新成立的弩箭坊?”

燕绥颔首:“正好马钧和诸葛亮改良了连弩,而且我看他们最新的图纸,是要造巨型弩箭?”

戏志才也不得不佩服这两位动手改造能力出类拔萃的小少年,有天马行空想法的人不少,但像他们能动手将想法付诸实践,还能成功的人真是凤毛麟角。有这样的少年在,何愁豫州后继无人,不由笑道:

“他们改良了床弩,在上面增加了两张弩,这样三张弩前后排列,发出去的巨大的木箭甚至能够深深射入城墙之中,射程也提高了不止一倍,杀伤力更是非比寻常。不论着多么坚实的铠甲,都受不了一击。”

因为巨大的冲击力,甚至能够接连将数个士兵射倒,而且一次还能发射十几支箭,实在是太让人惊艳了。

郭嘉眼前一亮:“这可真是个好东西,不但能在冲锋时狠狠挫败对方的士气,攻城时亦能和云梯相辅相成。”庄主日后要成就大事,便要未雨绸缪,这种大型的器械得准备起来。

“三弓床弩不需要特意来培养士兵准头,只要十几名士兵分别负责瞄准、装填和用绞盘把弩弦拉开到极致,这样的武器越多越好,你命他们全力造机器和弩箭即可,不必有后顾之忧。”

寻常的弩机,要一直培育专门的士兵,弓箭也是如此。而且,因为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参差不齐,并不是努力就一定有回报,有的士兵就是准头很差。

燕绥看出来了这种弩机的巨大益处,她隐约记得在宋朝时三弓床弩才出现,乃是冷兵器时代射程最远的兵器,并且在宋辽的战场上派上了相当大的用处。现在提前造出来,实在是太好了。

这武器攻守兼备,尤其是对于没有险要可守的豫州,大有益处。

只能说,不愧是诸葛亮和马钧啊,天才就是天才!自己只要负责后勤配合和提供些许灵感就行,他们也太让人省心省力了。

戏志才感叹说:“这东西虽好,就是构造太复杂了,造上一台要花费不是功夫。”

“所以才需要拆分为零件,每个零件上都流水做工,最后让技艺高超的木匠负责将其拼装起来。”燕绥指导道:

“有的零件简单,你直接组织兵卒做就行。复杂的零件则安排那数百的工匠分别去做,毕竟熟能生巧。”

“好,现在兵卒们上午操练,下午侍弄田地和做工,阳城屯田的地方不大,我们能拨出不少人手来。”

“冬小麦已经收割完毕了吧?”燕绥问:“收成如何?”

说到这个,戏志才脸上挂上了丰收的喜悦:“多亏了庄主推行堆肥和水利兴修,再加上天公作美,收获的时候都是大

太阳,今年收成特别好,已经在陆续入库了,只是数据还没统计上来。()”

“嗯,我们春小麦的种子更好,产量会更高。?()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为了防止天灾,阳城的麦子是分了冬小麦和春小麦两种不同季节来耕种的。冬小麦在农历五月就开始收割了,可以避开夏天的干旱和大风,但同样要面临夏天雨水的风险。遇到大雨,麦子抢收不及时的话就会烂在地里。

不过,汉代粟才是种植最多的谷物,直到宋代麦子和水稻才取代了其在谷物中的主导地位。阳城是因为有燕绥的引导,种植的小麦才达到了三成。

戏志才笑道:“有了这么好的效果,以后小麦种子必定会抢手,日后收税的法子也可以改改了。”

“对,以后我们收税,粟、稻、麦等都收,鼓励多样化种植嘛,这样也能抵御风险。”若都是种粟,遇到旱涝灾害的话,连赈灾的粮食都拿不出来。

郭嘉道:“小麦的产量高,收获的周期也短,是最适合种植的作物,而且面粉做的面条、蒸饼美味又饱腹,以后终究会替代粟和豆的。”

燕绥补充道:“小麦还有一个好处,冬小麦播种后在年前都不太需要打理,比起其他谷物要省事儿些。”

在年前,浇水、追肥、除草固然能够提高产量,但若是不管,产量也不低。重点是在年后的时间段,好生侍弄就行了。

戏志才笑道:“只是,小麦对灌溉的要求不少,短期内其实更适合军屯和大规模民屯的地方种植。”小麦种植需要比较多的水分,相比起来粟是更耐寒的作物。好在颍川郡内河流不少,可以开凿水渠。

远离颍川郡的地方,只有军屯和民屯的地盘才能集中力量来开凿水渠。

燕绥颔首:“是啊,总不能全豫州和荆州大规模同时开工修水利,先从军屯和民屯的地方慢慢来吧。”而且小麦得去壳了才好吃,以后要在每个村里布上一个石磨盘。

郭嘉也道:“不管怎么样,冬小麦成熟的时候正是青黄不接之际,光凭这一点也该大力种植啊,开凿水渠虽然前期费力些,但却能一劳永逸。”

燕绥心道:等将收缴的“赃物”从系统售出,到了冬天,就有充裕的积分兑换冬小麦种子了。

到时候不止颍川郡,南阳郡和汝南郡也可以播种冬小麦。等尝到了小麦的好处,百姓会主动采买小麦种子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