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寒门天骄(科举) > 第 81 章 081

第 81 章 081

萧景曜看着胡阁老等人瞬间就激动起来的模样,笑而不语,心里更是清楚,正宁帝一定会答应。

然而其他不知道倭国有金银矿的官员,听了胡阁老等人的提议,第一反应就是拒绝,“陛下,倭国不过是蛮夷小岛,没必要劳师动众,前去攻打它。”

“是啊陛下,倭岛在海上,大齐若是要攻打倭岛,还要重新训练水师,造战船,其中花费,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百姓交税不易,国库现在虽然还算充裕,但这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陛下爱民如子,怎么会做出如此轻率的决定?”

还有官员偷偷地去看胡阁老的脸色,心下很是奇怪,照胡阁老的性子,听到要用大笔的银子去练水师,造战船,早就该跳起来反对了,怎么现在如此激动,恨不得明天就带着大齐的水师冲上倭岛?

这合理吗?

但凡对胡阁老的性子有点了解的官员,都觉得胡阁老的行为不大正常。

胡阁老得意地捋了捋胡须,一帮眼皮子浅的东西!和六百多座金银矿比起来,现在这点花费算什么?真要拿下了倭岛,大齐未来几百年都不用愁银两的问题。

以现在银矿开采的速度,萧景曜暂时也不用担心大量白银流入大齐造成的通货膨胀问题。现在又不是工业化的后世,开采金银矿,效率并不算特别高。说不准到了那个时期,大齐的船队已经开始环游全球,直奔新大陆了。

在工业革命之前,华夏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科学技术都是领先全球的,只要西方现在的工业革命还没开始,萧景曜就能确信,目前大齐的国力绝对属于世界顶峰,到时候船队一开,大齐的威名传遍全球,不搞土匪掠夺那一套,也能获得许多资源。

自从知道马六甲海峡还在大齐的控制中后,萧景曜对出海就生出了无限热情。

或者说,不管后世穿过来的是谁,知道这个消息后,心中都不会平静。

闭关锁国留给国人的教训太过深刻,这是每位华夏人刻在骨子里的痛。现如今,大齐就踩在历史转折点上,萧景曜如何能不心情激荡?

只要大齐没有落后,以大齐现如今的国力,其他国家就算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也不会像萧景曜上辈子的时空那样,将大炮对准了华夏的领土。

御敌于国门之外,这是后世基本认同的观点。要是战火在自己的国土上点燃,那这场仗,本国从一开始就输了一半。哪怕最终打赢了,那也是惨胜。

萧景曜要做的,就是彻底断绝别人将战火点燃在华夏领土上的可能性。至少,在萧景曜有生之年,都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可以,萧景曜希望,从他开始,华夏疆域上再无外敌之辱。

日后若是王朝更迭,大齐不复存在,那也是华夏人内部的事情,不会再有沦为殖民地的屈辱。

这事很难,几乎算是要改变可能出现的历史,也有可能努力到最后,也成为一场空。

但萧景曜想要拼尽全力,试上一试。

芥子镜的出现给了萧景

曜极大信心,研究院更是百花齐放,各个领域的大佬齐聚一堂,更是让萧景曜信心满满。

有人才,有充足的理论知识,还有足够的科研经费。

大齐凭什么还会落后?

萧景曜心中万分期待,华夏的大航海时代来临,并一直为此付出努力。

正宁帝等人以为萧景曜还关注倭岛的金银矿,只是先前提供的消息太过骇人听闻,不好暴露自己,所以才一直闭嘴不言,从容地看着胡阁老等人来一个喷一个,来两个喷一双。

还真别说,胡阁老的战斗力着实不低,一人几乎干翻了半个御史台,现在正和许季陵喷得唾沫横飞,一边说这是劳民伤财,穷兵黩武。另一边说你懂个屁,事关大齐颜面问题,这一步绝对不能退,不然其他小国有样学样,拿了大齐的好处还要侵害大齐的百姓,大齐威望何存?

混官场的,基本没有傻子。一看胡阁老这和平常截然不同的状态,大多数官员心里头也猜出来,这里头还有内情。

政事堂的事,许多都是正宁帝和阁老们的密谈,并不会全部告知百官。现在胡阁老以一敌十,李首辅等阁老笑而不语,时不时给胡阁老帮腔,再看一眼高坐龙椅上的正宁帝,虽然还没开口做出决定,但正宁帝保持沉默,看着胡阁老大杀四方,本来就说明了他的态度。

于是大家就懂了,这里头肯定有事儿!反正就算陛下昏了头,阁老们也不可能全部昏头,尤其是胡阁老,好好的一只铁公鸡突然就变得大方起来,只能证明攻打倭岛,于大齐有利。至少在钱财方面,不仅不会吃亏,反而能赚上一大笔。

御史们和胡阁老吵完,其他人一开始惊讶后,冷静思考了一阵,觉得这把高端局应该没有他们反对的份,看完了御史的发挥,其他人便明智地保持了沉默。

正宁帝见官员们终于安静了下来,直接点了顾将军的名,“明晟,你来说说,如果要攻打倭岛,该做些什么准备?”

顾明晟出列,恭敬道:“回禀陛下,臣一直在边疆,没带过水师,对水师不太了解。陛下若是真的要攻打倭国,可以将闵州总兵传召进京。他和倭匪对抗多年,想来对倭国最为了解。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事关重大,臣不敢妄言。”

顾明晟这话并不是推辞,字字句句皆是发自肺腑。顾家世代镇守边疆,打胡人最有经验。胡人善骑射,大多逐水草而居,生活在草原之上,打仗也以骑兵为主,依靠骑兵强大的机动性,抢了就跑。顾明晟能将胡人赶跑,证明他的骑兵比胡人更厉害。是以顾明晟是陆兵的行家,若是脸大一点,自称天下最善用骑兵的人,也没人反对。

但水师,那就触及到顾明晟的知识盲区了。他这辈子还没登过战船呢,怎么用水师,顾明晟心里也没个章程。

萧景曜眨了眨眼,给未来岳父点了个赞。

不因自己的成就而自傲,坦然承认自己的不足,多难得!

正宁帝果然并未动怒,脸色反而更缓和了几分,笑着点头道:“明晟所言甚是,传朕旨意,召闵州

总兵梁千山进京。”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文官们猜出正宁帝别有打算,出于对正宁帝的信任,决定信任正宁帝这一回。

倒不是正宁帝不相信官员们,而是倭岛有六百多座金银矿的事情,本该保密。现在倭国对此毫不知情,只以为是自己阳奉阴违的行为触怒了大齐这个宗主国,惹来的宗主国的报复,心中正是惴惴不安的时候。要是他们知晓岛上有金银矿,那绝对会一心联合起来抵抗大齐的水师,平白给大齐水师增添伤亡率。

武将们则神情激动,自从边疆战事平息之后,大齐已经连续几年没有战事。武将们想要立功,连个立功的机会都没有。那些已经以功绩封爵的人家还好,好歹有个爵位在,子孙再不争气,也不至于饿死。没有爵位在身,家中子弟不爱读书,又没办法在军队中大展拳脚的人家,心里就在为子孙的前程发愁。

现在正宁帝决定教训一下倭国,武将们期盼的立功机会这不就来了?一时间,武将们纷纷摩拳擦掌,已经开始盘算着把家里哪个出息的孩子送去梁千山手上当水师了。

倭国使臣也被大齐扣下,让他们写了罪状,原原本本说清楚倭匪的事情。

《大齐日报》再次派上用场。正宁帝亲自写了篇文章发表在《大齐日报》上,言辞恳切地说道:倭国,小人也,畏威而不怀德。大齐每年赏赐他们许多奇珍异宝,帮助他们学习大齐文化,现在他们竟然反咬大齐,一直有意纵容倭匪侵犯大齐海境。多年来,成千上万名大齐百姓死于倭匪之手。朕心甚痛。如此恶獠,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老百姓们不知内情,听读书人读完报纸,顿时破口大骂,“狗娘养的,吃了大齐的饭,还要反咬大齐一口,真是狗都不如!”

“临海百姓真是惨,成天被这帮狗娘养的东西祸害。要我说,陛下说得对,就该给这条恶狗一个教训!”

“没错!大家都是大齐的百姓,可不能让倭匪给祸祸了。朝廷要训练水师,为百姓们讨个公道,这才是对百姓好的朝廷呢!”

也有人小声嘀咕,“打仗,会死人的。”

一阵沉默之后,有人一拍桌子,“但不打仗,死的就是我们大齐的百姓!听说闵州造船厂能造出几层楼那么高的大船,再装上火炮,倭匪见了都只有跑路的份。大齐的水师,可比倭匪强大多了,不至于伤亡惨重。”

“你怎么知道这么多?”

“研究院那个姓段的研究员,最爱吃我家的杂酱面。他家就是造大船的,我能不知道吗?”

……

百姓们讨论得热火朝天,大部分都抱着支持的态度。官府和民间都对此次动兵大力支持,闵州总兵梁千山进京时,就感受到了京城百姓强烈的战意,在马车上都听到路边百姓在讨论对倭国动兵的事。总结下来就一句话:杀光倭匪,为临海百姓报仇,让倭国血债血偿!

萧景曜这段时间几乎都泡在了研究院,空闲时间全花在了和公孙覃等人的交流上。尤其是那位段姓研究员现在的议题,想做出更强大的动

力系统,让战船不再被风浪所困扰。

萧景曜和他详细谈了蒸汽机的原理,并且一边说,一边画图,将蒸汽机的原理讲解得清楚明白。

段姓研究员听得如痴如醉,公孙覃等人也大受启发,尤其是那个曾经改良过水力纺织机的大佬,激动地一拍脑门,“这个动力要真做成了,同样能用在纺织机上!()”

萧景曜给了对方一个赞许的目光,其中一位研究农具的研究人员也目露沉思,“若是能造出这样强大的机器,到时候田间劳作的,是不是只要用农具就行??()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那人说着说着,目露憧憬,“想想看,到时候田间地头,只有不会觉得劳累的农具在来来回回耕作,农户们终于可以从几千年的繁重农活中解脱出来,过上稍微轻松一点的日子。”

其他人也听住了,脸上纷纷露出了向往之色,“这真是比梦还美的场景啊!”

更重要的是,如果蒸汽机能做出来,他们的这些想法,都有很大的可能变为现实!

他们不是在空想,而是有能力达成这个野望!

研究院所有的研究人员瞬间就换进入了斗志满满的状态,眼中的光芒几乎要亮瞎萧景曜的眼,神情坚毅得简直和去炸碉堡没什么区别。

他们拼死拼活做研究,不就是看到了民生多艰,想为百姓们谋一条更轻松的路吗?

萧景曜大为震撼,久久不能言语。

良久,萧景曜端肃了神色,对着公孙覃等人深深一揖,“萧某不才,为百姓们谢过诸位!”

公孙覃等人赶紧手忙脚乱地将萧景曜扶起来,有些无措,“萧大人客气了,若不是你建议陛下开了研究院,又给了我们许多难得的书籍,我们也不会取得这么多成就。”

“这不一样。”萧景曜微笑着摇头道:“我们有官职在身,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本事分内之事。诸位坚持到现在,本就不易,还一心记挂着百姓,才更令人敬重。”

公孙覃等人讷讷不语,口才比不得萧景曜,只能生生受了萧景曜这一礼,面红耳赤地摆手道:“应该的应该的,我们也拿了陛下的俸禄,该为陛下分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