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唐]今天也在努力当太子 > 第 169 章

第 169 章

天还没亮,位于开化坊的宋国公府邸已经亮起了灯火(),提着灯笼、捧着器皿的丫鬟仆妇静默地穿行其中⒌()⒌[()]『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为将要起床上朝的国公爷送去温水、巾帕、烘烤得暖融融的衣裳、还有刚出锅,热气腾腾的早饭。

国公夫人孤独氏亲自伺候萧瑀洗漱穿衣,安静地吃完饭,见萧瑀比往日多用了一些,便笑道:“公爷今日胃口倒好。”

“早朝后要和太子殿下商量报社事宜,多用些免得挨饿。”萧瑀回答道。

萧夫人嗔了他一眼:“太子殿下还能短了你的吃食不成?”

“那也说不准。”萧瑀严肃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殿下本不欲我掌管报社,如今不得不为之,或许心情不佳呢。”

萧夫人自然不会当真,见萧瑀心情颇佳,甚至有心思开玩笑,奇道:“不过是个报社的差事罢了,你怎的如此看重?”

萧瑀:“你不懂。”

别人或许只当李承乾心血来潮,但萧瑀是听到了他和欧阳询商量的,明白李承乾此举志在科举。

《长安文化报》是小事,科举却是大事。萧瑀本来就看现在的选才制度不顺眼,见到满朝出身世家的庸碌之辈就讨厌,很愿意为李承乾的计划出一份力。

萧夫人见萧瑀不愿意说,识趣地不再追问,笑盈盈道:“太子殿下一力促成,想必这报社也是好的。难为殿下哪来的那么多主意,我竟是一个也想不出来的!”

萧瑀:夫人想不到,他也想不到啊。

论奇思妙想,世上有几个人能及得上李承乾呢?

萧瑀坐着马车去上朝的时候,李承乾才刚刚被风蕾叫醒,抱着被子赖床:“今天不用上课,我不要起来!”

风蕾:“殿下与萧相公和欧阳先生有约,等会儿还要见人呢。”

“还早呢,我再睡一会儿。”李承乾扯着被子盖过脑袋,眼睛一闭又要继续睡。

风蕾悠悠道:“殿下忘了上次休息赖床走了困,晚上睡不着,第二天迟到被先生罚的事了吗?”

李承乾:“……”

他拉下被子,幽怨地看了风蕾一眼。

风蕾忍着笑道:“殿下昨日特意交代过,无论如何今日都要叫您起来,您可别为难奴婢。”

“知道了。”李承乾嘟着嘴,老大不情愿地爬起来,被伺候着洗漱完穿好衣裳,才终于清醒了。

用过早饭,先去书房读了一会儿书,把前几日的功课温习一遍,又做了一点系统里的作业,萧瑀和欧阳询就先后到了。

开设《长安文化报》之事已经定下,费用的事有李世民,其余事务有《长安日报》的先例在,并不算很麻烦。

眼下要紧的是报纸第一期的内容。

开门第一期,必得足够吸引人才行。

当初《长安日报》第一期就办得轰轰烈烈,那时候报纸还是新鲜玩意儿,加上有如今的太上皇,彼时的圣上亲笔题写的刊名、楷圣欧阳询的墨宝、印刷术问世的消息等等,好几条

() 爆炸性内容,使《长安日报》的热度像坐了火箭一样飞升。

现在报纸早就融入了大唐百姓的生活,靠着新鲜是不成的了。但也不是没有好处,因着《长安日报》打下的基础,新报纸至少不会无人问津。

但萧瑀心气高,不希望吃《长安日报》的老本,也不愿意在热度上输给欧阳询。

欧阳询捋了捋花白的胡须,做足了功成名就的前辈姿态,淡淡一笑:“文化报不比长安日报,即便有好新闻也登不了,看来只能请几位文坛名宿撑一撑场子了。()”

这倒不是难事,大唐也不缺名人,只是论资历和名气,欧阳询都是其中佼佼,有他珠玉在前,再请什么人都很难有好效果。

萧瑀也知道这个情况,眉毛不由拧了起来。

李承乾托着下巴说:“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萧瑀来了精神:“殿下有主意?”

“要吸引百姓的眼球,就要让他们觉得新鲜刺激,之前我们用大量信息高维灌输,现在这个办法是用不了,但我们还可以制造反差嘛。”

萧瑀:“反差?”

“打破人设知道吗?”李承乾举例,“假如魏征写千字长文在报纸上夸我阿耶,你们会想看吗?”

“嘶!”欧阳询不小心揪掉了几根胡子,眼下却顾不上。他眼睛发亮,身体微微前倾,“殿下竟说动魏公了?”

“怎么可能?!”李承乾仰头看天,无奈道,“先生不要想得太美了,魏征怎么可能写这种文章,我只是举个例子而已。”

“哦。”欧阳询郁闷地应了一声,就连萧瑀也有点失望。如果真能让魏征写这样的文章就好了,想看!

不过他们也明白了李承乾所谓“打破人设”的意思。

“就是做一些从前不会做的事,以达到殿下所说的‘新鲜刺激’,下臣理解的对吗?”萧瑀问。

“差不多吧,也未必一定没做过,只要百姓眼中是这样的就行了。就像魏征也不是没夸过我阿耶,只是别人不知道而已。”

萧瑀到底是聪明人,很快就明白了,并且能举一反二:“爱风花雪月的人针砭时弊,爱歌功颂德的人口诛笔伐,以丹青闻名的人书法亦佳。”

李承乾点头:“就是这样!”

只是这样也不容易,大部分文坛名宿声名不错,并不愿意轻易打破自己的人设。

萧瑀一脸沉稳:“实在不行,下臣自己写幅字。”

“咦,萧公也擅长书法吗?”李承乾好奇。

萧瑀谦虚地说:“小有所得罢了。”

萧瑀在这方面并不张扬,能说出“小有所得”,可见他对自己的书法造诣相当自信。但李承乾没少看萧瑀的奏表,字迹的确不错,但还达不到这样的境界。

萧瑀看出他的疑惑,解释道:“下臣尤擅草书。”

李承乾这才恍然:“真是没想到啊!”

谁能想到平时一本正经,甚至显得一根筋的萧瑀,擅长的居然是潇洒狂逸的草书呢

() ?

李承乾没想到,读者更想不到,这倒的确是个不错的内容。

一直没说话的欧阳询这时候笑了一声,这笑声很轻,只够李承乾和萧瑀听到,含着说不尽的嘲讽。

李承乾:……差点忘了,欧阳询虽然被称为“楷圣”,但并不是只会楷书,事实上他擅长各种书体,除了楷书和行书外,草书也极为擅长。

在他面前说擅长草书,是有点关公面前耍大刀那意思了哈。

萧瑀脸皮微微发胀,睨了欧阳询一眼,反唇相讥:“在下不比欧阳先生长日无事,自然没那么多时间练习书法。”

嘲讽欧阳询官位低,没什么事可忙。

欧阳询:“……”

李承乾:“……”

不愧是萧瑀,嘴还是那么毒。

欧阳询皮笑肉不笑:“萧相公如此口才,不让天下人见识一下实在可惜。”

李承乾眼睛一亮:“对啊!萧公这么会骂人,确实不能浪费。”

萧瑀:“……”

欧阳询差点没忍住笑,萧瑀常年板着的脸愈发像一张扑克,声音也有些发沉:“殿下是在拿下臣取乐吗?”

“萧相公可别误会了殿下!”欧阳询压下笑意,悠悠地说,“殿下最是知礼守礼的,何曾蓄意取笑过什么人?只怕是有些我们不知道的新奇法子,先听殿下把话说完再说吧。”

萧瑀看向李承乾,李承乾兴奋地点头:“是的是的,我有一个想法。”

外面的世界有一种人,专门从事评论工作,被称为评论家。评论家有很多种,严肃些的如文学评论家、时政评论家,接地气些的比如影视评论,甚至美食评论。

在评论家这个群体,毒舌并不算什么毛病,有时候还是一种天赋,读者一般也很喜欢,有时候还会嫌弃骂得不够厉害。

依李承乾看,萧瑀就很适合做个评论家,肯定很刺激!

欧阳询听了李承乾的话,思量片刻后拊掌而笑:“果然很合适,人设反差只能博一时瞩目,远不如这个细水长流。”

萧瑀也有点意动,写文章他是不怕的,况且听李承乾的意思,这评论家大可畅所欲言,而不必如他从前般瞻前顾后(?),便更对萧瑀胃口了。

但他还是有所顾虑:“那依殿下之见,下臣主要写哪个方向呢?”

“既然是《长安文化报》,自然该主攻文学评论,除了自己写文章发表见解,还可以对投来的稿件进行点评,想来不论作者还是读者都会喜欢的。其他的萧公可以自行发挥,不用拘泥于某一样。”

萧瑀捋着胡子,露出一个浅浅的笑:“下臣对时政也有些见解。”

李承乾和欧阳询:“不行!”

萧瑀:“……”

李承乾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绝对不能让萧瑀写时政评论!平时在朝上口不择言也就罢了,万一在报纸上说了什么不该说的,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他板着脸道:“萧相公,你写的文章想要登报,也

要让底下的编辑和我或者阿耶检查过了才行,知道吗?()”

萧瑀:“………?()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

诸事议定,经过近一个月的准备,在一个天朗气清的早上,《长安文化报》第一期正式发行啦!

因为之前没有特意宣传,故而知道此事的人不多。只是百姓早上去书铺买报纸,发现旁边多了一个架子,摆着一份不一样的报纸,一问才知道是新出的《长安文化报》,感兴趣的也就买一份来看。

只是这样还不行,萧瑀还花钱在《长安日报》上打了个广告。

是的,花了钱的。

一般来说,朝廷其他部门如果要在《长安日报》上打广告或者通知什么东西是不用花钱的,但《长安文化报》卡在需要和不需要之间,看在萧瑀的面子上,欧阳询就让他掏钱了。

萧瑀:“……”

这只是小事,萧瑀没跟欧阳询计较,黑着脸交了钱,站在甲方的立场狠狠刁难了欧阳询一通。大唐唯二的两份报纸,兄弟报社,其中一份还没办起来呢,竟然就水火不容了。

可叹!

李承乾一边磕瓜子看热闹,一边装模作样地叹了一声。

不管怎么说,《长安日报》的人气毋庸置疑,萧瑀精益求精的广告引起不少关注,《长安文化报》迎来第一波售卖小高潮。

后来,《长安文化报》第一期甚至超过《长安日报》的第一期,被誉为千古第一报。

上面刊登的作品篇篇精品,好几篇成为流传后世的名作,其作者大部分都是后世耳熟能详的名人,诸如李世民、萧瑀、虞世南、程知节,还有此时还默默无闻,却通过这张报纸崭露头角的杜氏兄弟、十大美男之一的上官仪、以及科研霸主陈长生等;还首创好几个新的文学形式,大大推动了文学发展。

此时此刻,百姓还不知道这张报纸意味着什么,他们只是在书铺看见就顺手买了一份,或者被《长安日报》安利到了,二二两两凑在一起看报。

头版头面最好的位置,就是李世民亲自撰稿并书写的创刊词,鼓励天下百姓读书创作,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望。李世民文采本就出众,作为千古知名杰克苏大男主,人格魅力也是顶级的,这文章廖廖数百字,言辞沉稳中不失热烈,叫看到听到的人都心驰神往,尤其本就有心仕途的学子,恨不得现在就回去苦读,好早点科举中第报效君王。

看过了创刊词,接下来就是两篇文坛名宿所做的文章,《长安文化报》的第一期,李承乾和萧瑀没有对外征集稿件,而是找了一些名人约稿,打的就是一鸣惊人的主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