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剧透历史从八件有趣文物开始 >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七章

水镜:

【说到这里,浅谈古代化学也将画上句号,那就让我们以一种物质来收尾。标题既然是《砸开炼丹炉》,岂能看不到其中的常客「硝石」。

当把古代与硝石放到一起,它会让你想起什么?或许,想起硝酸钾溶于水后吸收大量热量的属性,从而记起了古代以硝石制冰。

更广为人知的是它的另一作用,鼎鼎有名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

哪怕已经忘了「2KNO3+S+3C=K2S+N21+3CO21」,多多少少也会记得制作它所需的木炭、硝石与硫磺。】

火///药是哪一种药?是顾名思义,能让东西烧起来的至阳之药吗?

水镜前,嬴政嗖一下竖起耳朵。他看不懂歪歪扭扭的番邦文字分别表示哪些化学元素,但是直觉在不断警报。

警报!警报!前方有高危物品出现。

嬴政一路走来几度在生死边缘徘徊,对危险的判断自有一套感知,敏锐感觉咕咕这次要讲一种很厉害的东西。

咕咕视频里出现过不少厉害的大场面,比如说考古学定义BP一词时放出过核爆镜头,但那段骇人听闻的历史距离秦朝尚有两千多年。

他确实被震撼到瞠目结舌,但终究缺乏了一种真实感。超强核武器对秦人而言比仙器更遥不可及,很难有明天就会遇上的紧迫感。

今天情况却不同。"火///药"给他的感觉,是距离很近的危险,仿佛触手可及。

嬴政全神贯注看水镜,一字不漏地听着。

水镜:【火///药是什么时候被发明出来的?目前学界尚未形成一致定论,大多数人认可的是“隋唐说"。

因为在唐朝的典籍中有了明确的相关记载。比如孙思邈的《丹经内伏硫黄法》记录了“伏火硫黄法"。

不过,亦有"东晋说"的认同者。

葛洪在《抱朴子》中记录了“服雄黄法”,本意是为提取砒///霜,把雄黄、硝石、猪大肠(玄胴肠)等放在一起以火炼制。

硫磺:硫

雄黄:四硫化四砷

在没有硫磺的情况下,亦可用雄黄代替,它也含有炼制火///药的

硫元素。因此,葛洪把雄黄与硝石放在一个坩埚里,一旦比例出错就会发生爆炸。

东晋甚至更早的时候,葛洪或别的方士可能已经误打误撞地搞出了爆炸配方。】

画面切入了一段炸炉特效视频,是将炼丹房的屋顶都给炸飞了。

嬴政见状捏紧笔杆。这就是火///药的威力吗?!如果炸的不是屋顶而是城墙呢?

硝石、雄黄、炭,这些都是大秦能够接触到的原材料。由此炼制出的爆/炸/物,对于大秦而言虽不能说是唾手可得,努力一番却能研发出来。

果然,朕的直觉没有出错!这叫人既喜又惊。一种新武器的出现固然对己方有好处,但不能保障不被敌方运用。

嬴政蹙眉紧盯水镜,希望咕咕能说得详细些。

【说回硝石的使用。春秋时期范蠡的《范子计然》中说"消石,出陇道。"硝石,最初记载为“消石”,是作为一种药物。

方士们以医药角度入手,开始不断研究它的妙用。

初时,硝石(硝酸钾KNO3)容易与另一种物质「芒硝」(含水硫酸钠Na2SO4·10H2O))混淆。

两者长得有些相似,自先秦到南北朝不乏将其错认的情况,导致那个时间段内的古籍记载混乱。

如何鉴别硝石?

南北朝,陶弘景提出一套方法,用火烧去观察火焰的颜色。出现紫色火焰,说明是真硝石。②

如今,我们称它为「焰色鉴定法」,而知道钾元素燃烧出现紫色火焰。

陶弘景提出的方法虽好,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困难。天然开采到的硝石难免含有杂质,比如含有钠元素,这就让火焰会发出黄色光芒遮盖了紫光。

随着方士们不断地炼丹研究,唐朝时期发现了硝石与芒硝的一大区别。前者有助燃性,后者却是加热出水,待水蒸发殆尽就只剩白色粉末。

这下能更好鉴定硝石了。

不难看出在几百年的实验中,硝石成了丹炉内常用药,称其为“阴君”。炼丹术不断发展之际,硫磺占据了“阳侯”地位。

两者经常被放在一起炼丹,难免会发生炸炉现象。终是有一日,从出错的炸炉配方变为了专为爆炸而炼制的火///药。

需要注意的是

古代火///药的威力,它在一开始更多被用作可燃物,而不是爆/炸/物。即便早就有了炸炉事件,唐朝也有了火///药配方,但直到宋朝初年,其使用仍旧在初级阶段。

自从宋仁宗设立广备攻城作,其中有专门研制火///药的部门。自此火///药的研发速度加快,被逐渐广泛运用到军事战争中。

为什么宋朝之前的火///药威力不够大?到不了想象中扔一包火///药就顷刻炸毁一片城墙的效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