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 第24章 秦始皇后世的女子怎么会这样

第24章 秦始皇后世的女子怎么会这样

很多说李清照只会写闺怨诗的文人尴尬极了,本来以为李清照不配当着干古第一才女,没想到她风格如此多变。

他们心中不服,掏出纸笔,想写出几首比这首更豪迈的诗。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徒增笑料。

这一下,再也没有人怀疑这干古第一才女的含金量了。之前有些不甘心的才女薛涛和李冶也低下了头。

她们非常有名,被王公贵族争相追捧。本以为自己写的诗在女性之间已经算优秀了。

结果李清照她开挂呀!!!

她们没有经过家国动荡,阅历和见识不如李清照多,少了那些心忧天下的情怀,写的诗自然有些挥之不去的脂粉气。

李清照的格局确实比她们大很多。

这份在乱世中绽放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足以让任何人为之动容。这干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当得起!

这一首诗简直振聋发聩,震撼无数人的耳朵,尤其是李清照同时期的人,受感触最深。

面对国仇家恨,皇帝要逃,丈夫要逃。

李清照身为后宅女子却不愿意逃,哪里有人能比得上李清照呢?准备南渡的朝廷官员面上的遮羞布被这一首诗揭开,又恼怒又羞愧。

北宋末年,小楼中,李师师深深被李清照的才学折服,默默念着那一句: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汴京居然会被金人攻破吗?”

“我虽然是个卑贱的妓.女,但我宁愿以死报国,也不愿意过江东。”她心中悲伤,收拾好金银细软,果断出了小楼。她要把自己的东西全捐给宋徽宗,劝他北上抗金。

未来的抗金女将梁红玉坐在家中,和姐妹一样被这一首诗深深打动。她拿起自己常练的枪,舞得虎虎生风。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既然没有人做你心中的项羽,那么她来做!

苏轼看到这首诗,脸上笑开了花,看向自己的老妻:“我的徒孙厉害着呢,深得我真传。”

妻子:“……”这就认上亲了?

明明苏轼跟李清照根本没见过面啊。

因为李清照童年都是在老家度过的,直到后来父亲被调任到京城,这才来到京城。

而苏轼一直在被贬贬贬贬,不能回京。明明处在一个时代,愣是没见过面。

苏轼笑着捋着胡子,他收的苏门四学士很出色,徒弟的女儿也照样出色。哎呀,他简直是最幸福的老师了。

汉朝的平行世界里,汉高祖刘邦陷入沉默,心里有些泛酸。“李清照啊李清照,你这个才女怎么不怀念我?非要怀念项羽啊。”他堂堂汉高祖也很威风赫赫的!

汉高祖刘邦也有些文采,一眼就看得出来这是朗朗上口、意味深远的绝句。要是李清照也给他写一两首,那他人气也高得很啊。汉高祖刘邦有些遗憾地想。

吕雉闻言,心中冷笑,呵呵,忘了白登之围了吗?刘邦曾经御驾亲征,进攻匈奴,结果被围困白登山。刘邦这辈子也没有见过这么多马。

最后靠着陈平这个贿赂大师贿赂匈奴,这才换回刘邦的性命,不然就没有汉高祖了。

秦朝的平行世界中,李清照怀念的项籍本人正捧着一本《诗经》,眼睛成了蚊香眼,眼皮子打架,困倦不已。

叔父项梁一把拍向他的后脑勺:"还不赶紧背,今天不把这一篇给我背下来,你就别想玩你的枪了。”

项籍连忙瞪大眼睛:“好好好,我背不就行了吗?”

他继续捧着竹简,小声抱怨:"这些骚诗有什么好背的,看得眼睛疼。"叔父项梁点点头,随后叹气道:“天上的神仙喜欢这诗文,上行下效,到时候全国恐怕都要崇尚诗文了,你连《诗经》都背不下来,可怎么办。"

项籍不满地说:"哼,大丈夫当在战马上建功立业,背诗有什么用。"叔父项梁张开嘴想说些什么,但左右环顾,觉得不妥,最终还是闭上了嘴。如今秦国一统天下,楚国早已被灭,朝廷宣称这天幕的出现是吉兆,说天幕降临,是为了指点秦朝的发展。

毕竟,古往今来都没有这么玄乎的事情发生,绝大部分黔首都信以为真,秦王朝的统治进一步加强。

叔父项梁却不这么觉得,之前的“三秦之地”透露了楚汉争霸,后来的《阿房宫赋》更是透露了秦朝二世而亡。

果然,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王朝一定可以被楚国推翻。

更何况,后来人说楚汉争霸,楚国在前,说明最后赢的肯定是楚国啊!他像是被打了针定心剂,一直在筹备造反的事宜。只要秦皇驾崩,天下民心浮动,他就会造反。

这时,天幕播放:&#3

4;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少年项籍本人眨了眨眼睛……没有任何反应。

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他还没有成年呢,家中长辈还没有给他取字。项籍有些感慨:"都姓项啊,看来是本家。"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项羽是个惊天动地的大英雄啊,可是这李清照好像在悼念悲情亡者……这项羽死得估计也很悲壮。”

“羽犹如风中柳絮,轻飘飘的,一听就很不吉利,怪不得会这么悲情。”“叔父你准备给我取什么字,干万不要取这种很轻飘飘的字。”他没有注意到,旁边的叔父项梁面色越来越黑。叔父项梁心中咯噔,缓缓坠落谷底。

不久后,项籍就要成年了,他给他准备了好几个字,其中就有一个"羽"字。而且,楚国所在的地方就在长江以东啊。不会吧不会吧,项籍不会就是项羽吧?

叔父项梁望天长叹,侄子居然落到这种自杀的地步,那家族估计已经彻底完蛋了吧。

楚汉争霸,虽然楚在前,但赢的好像是汉朝,而不是楚。

粗神经的项羽还没有意识到有什么不对,故意不想看书,拉着叔父的袖子,想要提前知道自己未来的字。

叔父项梁摸摸他毛茸茸的头,扯起一个微笑:"怎么会给你取那种轻飘飘的字呢?肯定给你取一个大丈夫应该有的字呀。"

“好耶!”

叔父项梁遥望向西方,秦楚争霸,秦朝是赢家。楚汉争霸,汉朝也是赢家。项羽就像楚国这个国家一样无奈————天命好像不在楚国。造反好像只会把家族推入深渊。

叔父项梁像是想通了什么,狠狠拍了下项籍的背:"快把《诗经》背下来,我再教你马上功夫,将来皇帝一定会派人来江东巡查,能不能当上官,就看你本事了。”

“我不要当官,我要当将军,杀匈奴!你没看见那靖康耻吗,北方蛮夷都骑到中原人的头上来了。”

【赵明诚和李清照想找一个安分的地方养老,可是金兵长驱直入,根本没什么清静的地方。他们辗转跑了几十个城市还没安定下来。】

【劳累之下,赵明诚病逝了,终年49岁。李清照成了寡妇。】

【很多人都知道他们有十几车财宝,相当于脑门上写了一行字:我有

钱,速来!】

【在这段逃难的过程中,财宝损失了大半。】

【赵明诚把这些剩下的财宝看得特别重要,临死前嘱咐李清照:“我们没有孩子,就把这些书画当做我们的孩子吧,你们一定要共存亡!”】

【李清照在丈夫死亡之后非常难过,大病一场,可现在还在逃难,只能打起精神,继续护送文物南下。】

【时局太乱了,她这个行走的博物馆太容易被抢了,想来想去,谁能保护这些财宝呢?】

【可能只有皇帝宋高宗赵构了。】【于是她想把这些财宝献给国家。】

宴会上,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一想到靖康耻,就连孩子都不想生了。如今他吃了太医开的安神补脑的药,面色终于好了不少,心气也顺了。他谨遵医嘱,不要去想刺激性的东西,做了个深呼吸,便看见李清照想捐文物。

他深深地看了眼天幕中的李清照:"这么多人都不如一女子。"

弟弟赵光义连忙讨他欢心: "哥,您的后代差一点儿也正常,毕竟很少有亡国之君不昏庸。至少,百姓们还是心念大宋的。”

赵匡胤想到了李清照,重重点头:"嗯,你说得有理。"

弟弟赵光义又说:“而且听天幕这意思,还有南宋呢。南宋皇室面对这般耻辱

努力北伐的。大宋的荣光一定会被重

的事情,一定会像越王勾践一样卧薪尝胆

一定云感应王马此一件团新会胆,另力北仪的。人不的未充一定会放重

EJFINI

振。”

赵匡胤自己带入了一下,下意识点头:“嗯,你说得对。如果朕是那南宋皇帝,受到如此奇耻大辱。朕一定秣马厉兵,韬光养晦,不杀光金人誓不罢休。”

然而紧接着,天幕的话让他们浑身颤抖。

【结果令人没想到的是,李清照追赶的速度,赶不上宋高宗赵构逃命的速度。】

【从公元1130年春节到1132年正月,温州、越州、衢州、杭州。】【无论她怎么追,宋高宗赵构跑得永远比她快一步。】【他逃,她追,他们都插翅难飞。】开国皇帝赵匡胤:“……”弟弟赵光义:“……”侮辱性极强。

光义眼睁睁看着哥哥脸色黑如锅底,自己面上非常惶恐,心里笑开花。哥哥的后代真的太垃圾了。这样也好,舆论扩散之后,他上位就有天命了。他轻咳一声,按住哥哥拔剑的手:"哥哥别急,赵构应该也没那么差,此刻逃跑只是权宜之计,等安定下来,一定会重振旗鼓的。且再看看。"

赵匡胤愤愤不平地收回剑,平复好心情:“嗯,朕的子孙后代绝对不是那种孬种!”

真正的宋高宗赵构咬牙切齿,什么意思啊?什么叫李清照追赶的速度比不上他逃跑的速度?

他明明是在为大宋考虑,为了保住大宋最后一缕根基。胡言乱语的促狭鬼!

【李清照根本追不上宋高宗赵构,而且在追他的过程中损失了大部分文物,最后只剩下五六箱东西。】

【这五六箱东西,和之前相比,也拿不出手了。】

【她在会稽安定下来之后,便把这些东西放在床底,把宝贝当孩子一样看管。】

【结果她有一天回来,看到墙上被钻了个洞,自己的宝贝居然被人连箱子偷走了。】

【李清照又气又急,最后只能发布重金悬赏,希望有人能帮她找回这些宝贝。】

【结果邻居钟某拿出十八件文物,来求赏赐。】【好家伙,李清照这下明白了,原来盗贼居然在身边!】【李清照只能求对方,把东西还给自己。】

天幕中,李清照的演员化了特效妆,大概是四十多岁的样子。

只是个病弱寡妇,面对财宝被偷,却没有什么办法,何其无奈。

各个朝代的男男女女都咬紧了牙关,恨不得钻进天幕中,暴打一顿那个邻居。他们看着少女出阁嫁人,成为温婉贤淑的妻子,看着她念出那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又看着她忧国忧民……

他们的心情随着李清照跌宕起伏的人生而震颤。

他们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娇俏可爱的少女。

本以为南渡之后,生活总算能安宁下来,结果剩下的宝贝居然全被偷了!那些宝贝都是他们看着收集来的,真是气死人了!

明代重臣张居正咬牙切齿,问出无数人想说的话:“还有天理吗?还有王法吗?"

李清照的名声在宋朝毁誉参半,在元朝沉寂下来,而在明清两朝达到辉煌。骨

灰级迷弟张居正气得要命,想冲进天幕中打人,但是又做不到,只能愤愤踱步。

这时,官署中一个小官吏正在用浙江口音跟同伴说话,恰巧被张居正听到了。张居正皱着眉问道:“那个谁,你过来。”“张大人,有什么事?”“你姓什么?”“我,我姓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