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 第80章 生物学,农学和医学的地基(一)

第80章 生物学,农学和医学的地基(一)

路小柒在选这一期视频的主题的时候犹豫了很长的时间。

甲方爸爸给的命题是“关于古代科学发展,以及古今对比”,具体有哪一些学科并没有详细规定,可以说给了她非常大的自主空间。路小柒也只能按照自己对科学的理解硬着头皮上。

而现代科学中很重要的生物学,她搜索了很久,古代基本没有太多的记载,也没有太多发展,本来想要不要直接放弃算了。但是之前剪辑的农学和医学,其实又建立在生物学的基础上。因此路小柒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剪辑了这一期生物学相关的视频。

当然了,以她的生物成绩,这期视频肯定涉及不到什么太高端的生物知识,也没法讲得太深。因此路小柒剪完之后是有些忐忑的,但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对方肯定的答复。

路小柒松了一口气,这才赶紧把视频上传到平台上。

几乎是同一时间,投放到各朝代的天幕亮了起来。

"生物……"几乎是所有人在听到这个词后都露出了迷茫的神色。

这词何解?

m

【生物,初中的必学课程。】

【生物这个词在新华词典里的解释是“泛指自然界中一切有生命的物体。”,这也就包括了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人类作为高级哺乳动物,同样也在生物学的研究范畴之内。】

形形色色的人在城市和乡村中生活、工作。

在高原上,一只土拨鼠悄悄的露出了自己的小脑袋。非洲大草原上百万只角马开始大迁徙。

而在热带雨林中,藤蔓缠绕,树木参天,满眼皆是绿色。砰的一声轻响,那是种子萌芽的声音,是花瓣绽开的声音,是果实落地的声音。

速度加快,场景转换,一群群奇形怪状的微生物和细胞生物在游曳,那是草履虫,是衣藻,是真菌,是病毒。

它们一起构成了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之前讲的农学和医学,都是应用科学,而生物学是基础科学。只有基础科学做出了成果,得出了理论,应用科学才能将这些成果和理论转给实际。在这个意义上,生物学其实是农学和医学的地基,没有它,农学和医学的大楼就建不起来。】

……

小孩子们开始欢欣的指着天幕: &

#34;看,那是树。"“我知道了,树就是生物。”

“我也知道了,花也是生物,人也是生物。咱们家的阿黄也是生物。”"人也是生物。""那石头是不是生物?"

大人们好笑的看着孩子们在一本正经的讨论。而医生们注意到的却是“微生物”。

这些影像在之前讲医学讲瘟疫的时候就经常出现,所以“病毒”和“病菌”其实也是一种生物?“既然是生物,有生命,那就可以被消灭。”孙思邈叹道, "难怪说生物是医学的基础。"如果不观察它们,不研究它们,怎么能知道要靠什么来消灭它们呢?

他又想了想将作监正在全力制造的显微镜,目前还是没有到理想的地步,不禁有些焦急。而他的徒弟有些敬畏的看了一眼四周。这些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不知道是不是在空气里,在水里,在自己身上。

【当UP主想了解古代有什么生物学家的时候,基本上都只有一些零星的片段。因为华夏古代的科学,很少有纯理论,更多的是经验技术的总结。而等到人类发现了其中的本质逻辑,将生物学提炼成为一个真正的学科的时候,已经到了19世纪。】

【但是,那些零星的片段,同样也代表了我们的老祖先们对于生物学,或者简单点说,是对于这个世界上的生物最初的认知。】

【这就是传统的描述性的生物学。】

【这样的描述,可以追溯到最早的一部历书《夏小正》和最早的一部诗歌集《诗经》。】带着时光痕迹的线装古书在天幕上翻开,悠远的声音传来。"苕之华,芸其黄矣..…苕之华,其叶青青……""南有乔木,不可休思。"“黄鸟于飞,集于灌木。”①

【乔木和灌木作为植物学上的概念名词,到现在都还在用,正是出自于《诗经》。】

"这个我知道。”扶苏高兴的道, “还有,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②

虽然被立为了太子,也开始跟着嬴政处理一些政事,但现在的他也不过是少年郎而已,性格依然还是有些跳脱。

李斯等人却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这也能被记录?"

不过是最常见的诗歌而已。

/>这些什么乔木,什么灌木,到处都是。

没想到几句诗歌中提到了这些,竟然能被后世之人抬高到了这个程度。难道他也要写点关于植物和动物的文章,才能名留青史?这会儿功夫,可不止是李斯想到这一点,有一点才华在身的士卿们都在心里开始琢磨起来。

【我们之前说李时珍在生物学上面的贡献要胜过他在医学上的,就是因为他在《本草纲目》里面描述了上千种的植物与动物,并且分类详细。】

路小柒继续放了一次李时珍《本草纲目》的目录。

天幕前的人们这次被提醒,的确发现了这目录整理得非常的清晰,也非常详尽,几乎涵盖了自然界中的所有物种。

【还有东晋郭璞所著的《尔雅音图》,开创了动植物描述的图示法,将插图玩得炉火纯青,可惜的是原版已经失传,现在重印的版本只能看到梗概。】

正在建康城中担任著作佐郎的郭璞一脸茫然: “啊?”没想到仙画居然提起了自己。

已经下了罗浮山,正在南海郡着手建学堂的葛洪则哈哈大笑: "郭璞!"他与郭璞可是旧识。

当时永嘉之乱南下的时候他们就认识了,郭璞同样是也是修道之人,同样喜好炼丹,和自己颇为投缘。只是后来自己对朝政时局心灰意冷,隐居在了罗浮山,而郭璞却还是继续在当官。

只不过,葛洪嗤笑一声,现在这时局,估计郭璞当官也当得不会很开心,说不定还随时有性命之忧。

他对鲍姑说道: “我打算给郭璞修书一封,邀请他来南海郡,说不定还能成为我们学堂里的老师。"

郭璞是真正有才之人,不是那些沽名钓誉之徒。

【明朝时期除了李时珍,还有一个人也做过很多关于植物方面的研究。那就是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朱棣。敲黑板,这个字念su,第四声。】

【朱元璋在登基前把他的那些儿子们的名字全都改了一遍,也不知道这位朱楠之前的名字是不是叫狗剩。好了,这是玩笑话,说起来这位朱棣可比朱家后面的那些酒囊饭袋的藩王们好多了。他让人编撰的《普济方》在中医方剂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普济方》!

李时珍点点头,对身边的儿子和徒弟徒孙们说道: “《普济方》的确是一本好书,

你们都要好好的研读。"

他在《本草纲目》里就引用了很多《普济方》里的方子。周王殿下虽然年轻时期不太靠谱,但是之后却改邪归正,堪称一代贤王。

李时珍在心中叹息,若是现在的藩王们能有一点点像周王,也不至于沦落到仙画中说的明末的惨像。

而洪武年间的金陵皇城。朱元璋气得嘴都要歪了:你才叫狗剩,你全家都叫狗剩!

气死朕了!

不过待他冷静下来之后,心中浮现起来的却是狐疑:朱楠?自己那个“强抢民女、射杀校尉”的混蛋儿子朱楠?这也就算了,他居然还擅离封地!

于是,朱棣被他一道圣旨给赶到云南去了。

去年才让他重新回到自己的封地。

等等……朱元璋想起来了,去年的时候他那个混蛋儿子好像的确是给自己献过一本医书,就叫这个《普济方》,说是他安排大夫们编的。

当时自己什么反应来着,好像是破口大骂他“古今至蠢者”,又骂医书不过是不入流的东西。朱元璋想到这里,不由轻咳了一声。

倒是没想到,自己从仙画里听到的为数不多的对大明对老朱家的正面评价,居然是来自这个让他一直觉得伤脑筋的儿子。

“来呀,让周王进宫来见朕!”"等等,把燕王也给朕叫过来。"正好可以一起看。太子丧事之后,这几个藩王都还没走呢。

【后期,朱棣被自己的亲哥哥朱棣猜忌,政治上失意,索性在自己的封地上开始潜心研究植物学。他从医学改为研究植物学是因为在饥荒中看到饥民悲惨,所以想要找出更多的可供食用的植物来解决饥荒。】

朱棣的车队正前往云南。

和任何一个王府的车队一样,马车、骑兵、护卫和仆佣,浩浩荡荡。

路边的流民们看到之后都避得远远的,即使是来不及躲避也都赶紧下跪,不敢多看一眼。朱棣掀开帘子,好奇的看向他们。

"为什么这里会有这么多的百姓?叫个人来问话。"一个衣衫褴褛,面容愁苦的老者被叫了过来。

"老人家,你们这是要去哪里?为何不在家耕地?"

老者叹一句, “贵人有所不知,今年天灾不断,小老儿的家乡

洪水刚过又来旱灾,地里面颗粒无收。小老儿和乡亲们无奈,只能背井离乡,看看能不能在外面讨得一口饭吃。"

朱棣默然,原来是饥荒的流民。

他叹一声,让侍卫给了这位老者一些干粮。一路南行,路上的景象触目惊心。

【为此,朱棣派人考察了自己的封地周围各州县,还在自己的园圃内种植了四百多种植物,并且试图消除一些植物的毒性看看是否能让它们变得可食用。】

【朱棣后来写下了《救荒本草》一书,开了应用植物学的先河。李约瑟,对,就是咱们视频里经常出现的李约瑟看了《救荒本草》之后,称赞朱楠为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伟大的开拓者。】

李约瑟的头像冒了出来,附带了一个竖起的大拇指,和一个大大的赞字。

"赞!"

朱棣和朱棣在宫门口遇到了。朱棣呵呵傻笑,没想到后世对自己的评价居然这么高呢!

开心!

本来还觉得自己这辈子可能就在封地上无聊的老死了,现在却巴不得马上可以回到封地去,赶紧的去研究植物,别等以后了。

不过等看到朱棣后,他忍不住埋怨一句: “四哥,你说你提防我干嘛啊,我带兵又不行,还没打过仗,唯一一次去过战场还是给你送粮草。"

说着说着就有些幽怨,他们可是一母同胞!

而且这些兄弟里面,他和朱棣年岁最近,从小就爱跟着他。朱棣:.…他哪知道未来的自己是怎么想的?

在心中狠狠的唾骂了几句仙画之后,朱棣真诚的道: "放心,四哥这辈子肯定不会了!咱们一直都是好兄弟。"

待会儿肯定要为这件事被父皇骂,朱棣脑壳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