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成克夫小夫郎 > 第28章 青牛镇28

第28章 青牛镇28

第二十八章

话说昨日, 二苗背着竹篓出了镇子, 才想起来,诶呀一声,脸上尽是懊恼,说:“忘了说我姓姜了, 叫姜二苗, 家里住在大庙子村。”

“也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见。”姜二苗回头望了眼背后,方向就是齐家, 齐家三少爷的夫郎,叫岑越。

他把这个名字牢牢记住。

大庙子村离镇上略近一些, 走回去脚程快了,那就一个多时辰,要是慢点那就两个多时辰了。姜二苗走惯了山路, 寻常不到晌午就能回家, 今个却慢慢走。

岑夫郎说了,他脚上伤没好利索, 让他慢慢走回去。

是了, 他还年轻,肯不能留病根, 成了瘸子。

姜二苗自顾自的想着,要是他家里人知道了, 指定会说弟弟/阿哥倔脾气怎么还知道听劝了,稀奇。

走了会,姜二苗摸摸怀里的铜钱, 因为鼓鼓囊囊一包, 他一个人就没装过这么多的钱, 老觉得听起来铜板和铜板撞的叮当声, 这要是人多了,肯定有人知道他装了钱的。

可不成。

姜二苗环顾了一圈,脸上一笑,撸着袖子就上手,是薅了一路的猪草回去,猪草放在背篓里,钱袋子丢进去,再给上头盖着猪草,这么一来——

他原地蹦了下,半点声都听不见。

于是等到村了,姜二苗是灰头土脸身上粘着草、灰,脸脏兮兮的,太热了,出了汗,他随手扒拉了下脸,脸可不就脏了,背上还是满满的猪草。

大庙子村大,听闻最早是三个村,村口地势高一些的土坡上有一座大庙,里头供奉的是土地公,村里老人说,早年间闹灾,地里干旱的厉害,没什么吃,就围着大庙的三个村地里还能长出一些豆子来,勉强吊个性命不至于饿死。

因此传出大庙有神灵,三个村都想求大庙庇护,也不敢起争斗,慢慢的时间久了,三个村叫什么外人不喊了,全都叫大庙子村了。

“姜家的,这都晌午了打了这么多猪草?”

村口闲聊说话的婶子阿婆打招呼。

姜二苗就停下来,一一叫了人,说:“我早上进镇上给人家送山里野果子,耽搁了这么多天,果子也不好了,唉。”

“回来没啥事,薅了猪草,比没啥强。”

村里是藏不住事,就是谁家孩子放个响屁,没一会隔壁都能知道说起来。姜二苗前段时间进山摘那酸果子,说是进镇里卖,村里都知道。

大家伙是暗地里瞧着、看着,那酸果子就那些点,酸不溜秋的又小,有啥吃头,还卖到镇上去,谁家不开眼了买这个?白跑路,费工夫腿都能走细了。

没人会觉得姜二苗靠这个赚银钱,就是卖也卖不下几个钱。后来姜二苗还真卖了,回来一说,就卖了个几文钱,没敢多要,众人唏嘘,还说:看吧,没说错吧,费那功夫干啥。

这会看姜二苗灰头土脸丧气模样,就知道没赚啥钱。

有婶子可怜二苗说:“听你娘说,去摘果子脚还扭了,你说你还跑这么远的路送什么野苗子。”

“我跟人家说好了,总不能不给。”姜二苗挠挠头,说:“大娘婶子们,我先回去了,晌午还没吃饿的慌。”

“快去吧,这孩子。”

“诶呦二苗跟他爹一样,都是老实头。”

“我瞧着姜家迟早是要分家,姜老大是老实头,可也不能不管他孙子吧,听说孙子病一直没好利索,他奶都不给掏银钱,攥的紧咯。”

“又不是没孙子,姜家娃娃多,姜老太不稀罕吧。”

“那么大一家子,该分家就得分,你说老大孙子都有了,还不分家这是干啥啊。”

“干啥?当然是指着老大一家干地里活了。”

“可怜了。”

“不过话也说回来,姜老头老太命倒是长,瞧着还精神着呢。”

姜家人多院子大,地方敞快,虽是泥瓦房,不过前后左右都盖了屋。就是村头人说的那般,姜家没分家,姜老头老太一共生了七个孩子,活下来五个,一个外嫁女,剩下的全都是儿子。

姜二苗是老大家的,他家住在靠里的侧屋。他有一个大哥,一个妹子。大哥成婚不到三年,侄子一岁多,前些日子侄子受了寒,一直没好利索。

没分家,那就是田里庄稼、养猪养鸡换的银钱全部充公。

姜老太是个过日子特别省的人,但凡贵价点的糖、油、盐,那都是锁起来的,每到点做饭了,再来亲自开了锁,多少油,多少面,都得在姜老太眼皮子底下放。

这么过下来,姜家其实不穷的,是大庙子村的大户——田地最多,因为男丁不少,力气大,女眷也多,菜园都比别家大,养的猪鸡,村里谁家养猪是五六头的养?

没那个精力照顾那么多猪。

按理说,姜老太平日里抠一些就算了,但重孙子病了,怎么说也得给银钱看病吧?孩子才一岁多,不看病耽误下去咋办。

就是姜老太不给,老大家也该藏私,不可能全交公了吧?

剩了,他爹就攒了四十文钱。姜二苗一路回家,听背后村里人磕牙声,在心里说。

奶每次都说,他家事情最多,又是大哥要娶妻又是盖屋,还要摆席给聘礼钱,大房花的多。他爹也这么认为,那是口袋有一文钱都要交出去。

姜二苗以前也这么想,他爹兄弟四个,他家是花钱多些,听着像占了公家的便宜。所以喂猪养鸡,他也是勤勤恳恳,多干一些。

现在想,他三个叔也都成家了,奶疼三叔四叔家的,私下里光他瞧见奶给四叔家娃蛋吃,就好几回了。那照奶这个说法,鸡还是他多伺候的,四叔还占了他的便宜呢。

“你可是回来了,你说你一个哥儿,没嫁人,别老往外头跑了,要是被拐走了,找都不知道去哪找你去。”

姜二苗喊了声娘,说没啥,“我模样又不俊,没事。”

“拐子谁看你俊不俊,能干活能生娃娃就成了。”姜母说了声,又说:“没事就好,灶里给你留了馍,快去吃。”

姜二苗抓了下背篓,想了下,最终还是没跟娘交代实话——他爹老实头,对家里是不藏私,他娘也是一般,任劳任怨的。

上次卖野果子的十文,就是给侄子抓药,他娘拿着都战战兢兢,烫手一样,怕被奶发现了。

那神色,他都能看出不对劲,更别提阿奶了。

不过十文钱顶个啥,连着家里四十文,买一些寻常草药,豆豆还时不时的咳——

“我嫂子呢?”姜二苗问。

姜母说:“去河边洗衣裳去了,你别管你嫂子了,赶紧吃饭,你跑出去大半天,你奶一会得生气。”

“气啥,我又不是去玩的,还打了猪草回来。”姜二苗小声咕哝,其实他也是怕阿奶,要是说这话让爹听见了,得打他。

可姜二苗心里不满越来越多了。

“我先去把猪草卸了。”姜二苗背着猪草去了后头,寻机会先把钱袋子翻出来,藏在了自己炕头枕头里。

他和三花睡一个屋。

三花没在,估摸看豆豆去了。

大人干活,娃娃看小娃娃,在村里很正常的事情。

姜二苗把猪草拌了,喂了猪,鸡舍收拾了,还碰见了他阿奶,阿奶看活都干完了,才没骂他,只说以后不许乱跑了。

“谁家哥儿野的往山上跑,镇上跑,老大家也不知道管管,以后怎么寻婆家。”姜老太越说声越大。

姜二苗学着他爹样,低头不吭气一脸老实挨着骂。姜老太骂了几句,“……真是跟老大一个样,打都打不出个屁。”然后走了。

一直到傍晚,下田的人回来了。姜母下午和三个弟媳在灶屋做饭,因为家里人多,吃的也多,姜老太每次开锁拿东西都要骂,说是讨债鬼来的,吃的这么多。

那男人干苦力活,不吃饱没法子啊。

可没人敢说。

儿媳妇儿们当没听见。姜老太骂骂咧咧,指挥,打饭的时候谁碗里干一些,谁碗里稀一些,都是姜老太说的算。

不干活不下力气的人少吃些,干轻省活小孩娃娃吃那么稠干啥?姜老太盯着下勺子,装好了饭,豁了口的碗端到院子桌子上去。

娃娃女人一桌,干活的男人一桌,这桌上东西实在稠一些。

姜老太说:“饥荒闹灾的时候过的啥日子,那时候我还啃树皮,现在吃的够享福了,就是稀一些有啥……”

姜二苗抱着碗蹲着吃,跟寻常没什么两样,就是问了下嫂子豆豆咋样,他嫂子小声说今天咳得不多了。

“吃饭吧,多喂喂豆豆饭吃,吃壮了就好了。”姜母小声说。

姜大嫂喂儿子稀粥,只是喂的急了还是咋,豆豆哇的一声吐了不说,是咳得不成。惊动了另一桌,姜老太骂骂咧咧过来,说:“给娃娃喂个饭都不会。”

“阿奶,豆豆还没好利索。”

“啥没好利索,谁家娃娃不咳两声,就是吃饭呛住了,拍拍就好了。”姜老太巴掌拍豆豆背。

姜大嫂看的心疼,说她来就好。

豆豆哭的撕心裂肺,还带着咳,姜母害怕,在旁嗫嚅说:“娘,我咋听着豆豆咳得厉害,别伤了里头,要不给娃娃看看?”

“不是前些天才看过吃了药,天天看、看,有多少钱看病的?我早早说了,天还没热起来,就你们给豆豆穿的少,冻坏了,现在又问我要钱,有多少钱给瞧病的……”姜老太指着大房一家说了一顿,最后还是给了银钱。

“老大家一会过来,给你五十文,给豆豆抓点药看看。”

“一天天的,就是你们大房花的多,又是这又是那的。”

……

姜老大脑袋埋得低,觉得娘说得对,可娃娃病了也不能不看,羞愧的接了钱,想着地里庄稼出来,他多干干,多出出力。

夜里,西侧院屋。

姜老大把钱全给大儿子,说再给豆豆抓药喝。姜大壮接了钱,眉头紧皱,“爹,之前豆豆喝的药,我看就没啥用,这不是还咳着,再继续喝没用了,不是白费钱。”

“不然再问问阿奶,我想带豆豆去镇上看郎中。”

姜老大一听儿子说‘问阿奶’就瑟缩害怕,娘都给了五十文了,还要的话——半晌不知道说啥,憋了半天说了句‘先给豆豆喂药看看吧’。

“唉。”姜大壮满脸的苦,不说了。

姜老大姜母也难受,姜母不住求老天爷开开眼,让豆豆好起来。两口子出去了。姜大壮闷头不说话,炕上姜大嫂抱着豆豆一脸麻木,哭又啥用啊。

“要不,我回娘家借一些。”姜大嫂咬咬牙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