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十事要说
要用一个人,就必须给他找一个敌人,或者很多敌人,只有这样的人,你才能放心用。
至于能用到什麽时候,用人的那位,其实也无法预测,大概是能用多久算多久吧。
李隆基要用李林甫,那麽前提就是给李林甫培养很多敌人。
而他恰好也需要有人来制衡太子,于是李林甫和太子这对冤家的仇怨,在李隆基的故意操纵下,越结越深。
那麽李林甫下台,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他无法制衡太子,致使太子势力坐大,二,他无法维持国家秩序平稳运行。
很多人都看明白了这一点,所以打算趁此机会将本就混乱的大唐财政,搞的越来越乱。
在他们看来,这叫长痛不如短痛,拖垮财政,就等于拖垮李林甫。
只要李林甫下去,换一位正直清明的治国能臣,就可以在短时间内稳定局面。
但是他们忘记了一点,李隆基当下不需要正直清明的治国能臣,因为这类人一上台,首先就要约束李隆基,正如当年姚崇提出的「十事要说」,很大程度上约束了皇权,开启了开元盛世。
哪十条呢?
一,为政先仁义,二,不求边功,三,中官不预公事,四,国亲不任台省官,五,行法治,六,租庸赋税之外杜塞贡献,七,寺庙宫殿止绝建造,八,礼接大臣,九,群臣皆得批逆鳞,十,鉴戒女主。
这十条,是开元盛世的开端,李隆基当时答应的非常痛快,史书记载为「朕能行之」。
但是如今,他犯了多少条呢?
二丶三丶四丶六丶七丶九丶十,整整七条,剩下三条也在冒犯边缘。
换句话说,大唐开始走下坡路,就是从李隆基违反十事要说开始的,而几乎所有大臣,都非常清晰的明白这一点。
明白归明白,但是没人敢提,一心为国的,也就是盼着李隆基早点死,等到太子上位之后,再扫除积弊。
殊不知,扫除积弊谈何容易,历史上无数次经验告诉我们,每一个耗费无度的皇帝后面必然跟着一个节俭的皇帝,而节俭的皇帝后面,也必然是一个耗费无度的。
你来赚钱我来花,循环往复。
而当下能满足李隆基欲望的,只有李林甫,所以李隆基对待李林甫会非常宽容。
李瑁就很清楚,财政出问题,基哥心里是一清二楚的,这个时候如果谁敢跟李林甫对着干,就等于是在跟他对着干。
大安坊负责管理恶钱的这帮人被李林甫审讯了四天之后,长安开始抓人了。
陆陆续续在七天之内,有四百多人被扔进了各个大狱,由李林甫魔下的得力干将罗丶吉亲自审办,几天之内,就处死了七十多人。
这也是自从张九龄下台之后,长安发生的最大规模刑狱事件,而在这期间,
兴庆宫谁也进不去了。
多少状告李林甫滥用司法的官员,都被禁军拦在了兴庆宫外,滞留不去的,
直接以冒犯圣颜问罪,一时间,没有人再去告状了。
这是基哥在给李林甫打掩护,也是在暗示别人,李林甫的所作所为,获得了朕的支持。
「别找我啊,你们闹的这麽大,连我都进不去兴庆宫了,」
虢国夫人宅,
刑部尚书崔翘与中书舍人崔琳,亲自来见杨玉瑶,希望对方能将长安发生的事情上报圣人。
从这一点,就已经彰显了当下朝堂的混乱,顶级大臣见不到皇帝,还得拜托皇帝的姨子。
「要拿人问罪,也不能这麽办啊,刑部大狱都快关不下了,」崔翘叹息道:
「有罪的没罪的,这一次右相一股脑都抓了,还说什麽宁可杀错,不能放过,大家都在抱怨,没人敢去兴庆宫,全跑我那刑部去了。」
杨玉瑶慵懒的坐在软塌上,漫不经心的听着他们发牢骚。
从前的时候,这样的大官是瞧不起她的,根本不会屈尊来她的府上求她办事,如今他们家风光了,贵妃成了六宫之主,她也混了一个国夫人的尊荣,这些人遇到难处,便开始想起她来了。
这样的忙,她是不会帮的。
「非我不愿,实在是无能为力,」杨玉瑶淡淡道:
「兴庆宫外的禁军,又不是只拦着你们,我去了也不管用啊,圣人专精乐舞,不容旁人惊扰,你们这些做大臣的,不能总是给圣人找麻烦,如果解决不了麻烦,圣人要你们何用呢?」
这句话,已经是非常不客气了,放在从前,她都不敢这麽说,毕竟眼前这两个人,级别太高了。
一个跟李适之流一气,求到她头上还算合理,另一个是太子的人,你是怎麽想到来找我的?
崔翘已经好话说尽,今天本就是厚着脸皮来的,如今被人如此奚落,脸上也挂不住了,但是人家不生气,而是客客气气的揖手告辞。
「好财者不可与谋,今日结果,也是预料之中,」出了大门,崔琳叹息一声道:
「哥奴藉此机会排除异己,等到事情过后,其势力不知膨胀至何等地步,左相要想想办法啊。」
崔翘什麽都没有说,施礼之后就这麽走了。
他和李适之眼下,是不想掺和的,因为他们知道李林甫是为了国家财政,所以他们其实是支持的。
但是呢,他们怎麽也没有想到,李林甫借着恶钱的事情,在很多部门搞了一场大清洗。
清洗的都是些什麽人呢?非右相府的人。
这样一来牵扯就大了,所以各方如今都在想办法保人。
他们也算是被李林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没想到哥奴这王八蛋这麽阴,说好了是搞恶钱,稳财政,我们信了,由着你放手去做。
好家夥,结果我的人你也给我办了。
杨玉瑶这边,两崔走后,杨钊从屏风后面闪了出来,在崔翘原先坐着的地方坐下,道:
「三娘切勿过问此事,圣人肯定是默认右相这麽做的,要做事,先用人,右相此番是既要做事,也要用人,我们配合的话,将来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这一点就不用你提醒了,」杨玉瑶懒散道:
「这两个老家伙,自打进来就没有将我放在眼里,言语之间客气,但其神态之间,对我是不屑一顾的,虽然他们伪装的很好,但我能看出来,李林甫瞧不起我,那是挂在脸上的,没有这些人虚伪。」
与其说看出来,不如说猜出来,两崔这样的级别,日常处事你是找不出毛病的,城府深沉,就算看你不爽,但外在上绝不会一丝流露。
但毕竟他们与杨玉瑶从前没有交情,也没有给人家送过钱,所以突兀前来,
杨玉瑶不乱想是不可能的。
「王大将军就快进京了,他是当下唯一够资格见到圣人的,」杨钊道:
「三法司现在都在想方设法拖延相府审讯,就是在等王大将军,由他帮着说话,圣人恐怕会出面干预。」
杨玉瑶摆了摆手:「不要管这些,这一次咱们不插手,十八郎已经提前知会我了。」
「三娘也不能事事都听隋王的,」杨钊劝说道。
杨玉瑶顿时皱眉,指着杨钊道:
「你真是个白眼狼,你能回京任职,是谁帮你办的?若没有他,李林甫会用你?我说杨钊,做人要讲良心。」
她同时也是在提醒杨钊,要感激她们姐妹的扶持。
她是绝对不希望杨钊是一个不懂感恩的人,因为她们家现在重点扶持对方,
如果让她发觉一丝端倪,她立即就会停止对杨钊的栽培。
说到底,是远房,不是近亲,取舍没有心理负担。
杨钊一句话,基本试探出了杨玉瑶对李瑁的态度,于是赶忙道:
「三娘误会我的意思了,我是在说,隋王让咱们袖手旁观,难道咱们就袖手旁观吗?如果机会合适,难道咱们不应该在暗中帮助隋王吗?你怎麽能曲解成那番意思?」
杨玉瑶一愣,脸色瞬间缓和不少,点头道:
「我就说嘛,你要是这样的忘恩之人,便是我瞎了眼了,你也别操那份心,
神仙打架,还轮不到你掺和。」
「是,三娘说的也是,」杨钊一脸忧色道:
「我只是担心隋王罢了,右相这一次惹的人太多了。」
他们这帮人,只有杨玉瑶在支持李瑁,剩下的杨卉和杨筱,以及杨话他们,
目前都保持中立。
而杨钊也认为,他们家不能参与的太深,这不是党争,谁都能看得出,这牵扯了储君之争,他们家再受隆宠,牵扯进这种事情当中,也是没有好下场的。
所以他想要试探一下,杨玉瑶是否在其她人的影响下,改变对李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