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我不是袁术 > 第203章 宫廷大清洗

第203章 宫廷大清洗

在袁氏父子的策划之中,光禄勋和羽林军丶虎贲军是监视丶控制刘悝的第一道封锁线,卫尉和宫廷卫士们就是监视丶控制刘悝的第二道封锁线。

未来的皇宫与其说是大汉皇帝的住所,不如说是刘悝这只老家雀的鸟笼,这几个重要的掌兵职位必须交给绝对值得信任的人选来担当。

所以袁逢提议由自己的故吏韩馥担任卫尉,成为九卿之一。

而卫尉手底下最重要的南宫卫士令和北宫卫士令,则由袁氏故吏孙元以及孙元的副手赵然分别担任,承担起重要的职责。

至于从始至终一言不发丶眼观鼻鼻观心的袁滂,自然而然的失去了卫尉这个重要的职位,被袁逢提议调职为大鸿胪,原来的大鸿胪徐正彻底失去了政治前途。

对于袁滂,看在同宗的面子上,袁逢算是给了面子,还是九卿之一,但是没有重要的兵权了,成为了汉帝国对外交通的代表人,不能算没有实权,只是地位大大下降了。

对此,袁滂十分平静的接受了,他一言不发地点了点头,对此没有发表任何看法——诚然,他这个卫尉本来就是有名无实,一兵一卒的调动都要受到宦官的钳制。

陈郡袁氏也是素来不和汝南袁氏有什麽密切的来往,尽管当下这个局面已经很能看出点未来汝南袁氏的辉煌意味了,但袁滂还是不为所动。

袁逢倒也没有太在意袁滂的态度,转而开始对第三个军事系统搞操作。

城门校尉系统。

对于控制雒阳各城门的重要职位,袁逢也算是比较看重的,但是这个职位在政治斗争中的地位明显不如卫尉丶光禄勋重要,所以袁逢就把这个职位交给了袁树来安排。

袁树则推荐由卢植来担任城门校尉这个职位,然后任命廉达为城门校尉司马,为卢植的副手,接着将十三太保中的其馀十二人全部任命为城门侯,各自统领一支人马看守雒阳各城城门。

这一点为袁逢所认可,于是袁树麾下最初的十四名核心部下全都得到了封赏,正式踏入了仕途之中,从此不再是白身。

除此之外,原本担任执金吾的袁惃现在是光禄勋了,所以这个说重要不太重要丶说不重要又有点重要的职位就交给了原长水校尉于邈。

然后是北军五校尉和管制五校尉的北军中候。

原本的五校尉全部升职了,接下来的五校尉则被袁逢任命了五个往来密切的袁氏故吏担任,北军中候则被安排给了和袁氏家族以及袁树本人都有密切关系的马日磾。

到这里为止,京师雒阳城的合法驻军全部都落入袁氏系统之中,由袁氏势力全面掌控京师兵权,京师雒阳的命脉自此落入袁逢之手。

除了军事层面,政治层面袁逢也没有落下。

他首先动手的就是被称为东汉行政中枢的尚书台。

尚书台地位虽然不高,名义上还是少府属下,但是其职权很重要,距离皇帝很近,把持的好了,能够就此垄断皇帝的声音,在袁逢的布置中有重要地位。

而在袁树的建议下,将为袁氏立下重要功劳的贾诩提拔起来,令贾诩担任尚书令。

另一名袁树重要的部下程立则被袁树推举为尚书仆射,为贾诩的副手,两人一同掌管尚书台。

除此之外,太常卿继续由唐珍担任。

少府继续由杨赐担任。

廷尉继续由郭鸿担任。

宗正继续由刘祖担任。

原大司农梁正被免去职位,由袁氏故吏毛阳出任。

袁逢打算自己退下太仆之位,把这个职位交给原城门校尉陆纡,以示拉拢。

至此,整个中央朝廷的行政基本格局被确立,袁氏本家丶门生故吏群体和合作者把持了九卿的三分之二,且重要职位基本上都在袁逢的把控之中。

尚书台和九卿在袁逢的把控之中,这就意味着袁逢已经基本上控制了中央朝政,再加上雒阳驻军的袁氏化,则整个雒阳都能算是袁逢的自留地了。

紧随其后的,当然还不止这些。

袁逢没有立刻决定自己登上三公之位,而是宣布会议就此基本结束,留下了很大一片空白没有正式公布。

而受到震慑和控制的群臣也不敢随意打听,只能按照袁逢的要求各自回家,闭门休息,等待接下来的大朝会和进一步的公布。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