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总觉得这两人之间的气氛有些不对劲,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似曾相识的恋爱酸臭味——就像当年卫宫和诺诺在一起时那样。
意识到自己正在不可避免成为电灯泡的夏弥,对这种不公的宿命待遇委实心有不甘,她开口强行打断了这股持续酝酿的酸臭氛围。
「等等!卫宫师兄我有个问题还没有理解,你这个传说版本的开头,提到了丑御前『作为牛头天王天赐之子诞生』,这是把牛鬼与佛教神明牛头天王相联系了吗?」
「没错,实际上丑御前的『丑』作为十二地支就对应了十二生肖的『牛』,正确叫法是『牛御前』才对,丑御前在故事的最后变作了巨大的牛形怪物,这怪物正是神明牛头天王的大神使。」
他顿了顿,「而牛头天王则是帝释天,或者说因陀罗的化身。」
「啊?」
夏弥瞪大了眼睛,手中的资料差点掉在地上。前半段关于牛鬼与牛头天王的关系还算能接受,但牛头天王等于帝释天化身?这是什麽鬼逻辑!
「这个有点复杂的,涉及了东瀛宗教神佛习合的本地垂迹等等问题,我找找……」
卫宫嘴里一下子吐出了一听就很有深度的学术理论专有名词,同时从桌案上翻找起了典籍记载。
夏弥非常想要吐槽卫宫——这家伙明明不像自己整天钻研这些,怎麽懂得这麽多?……最终她硬生生憋住了浪费时间的吐槽环节,站起身子和卫宫一起在书海中搜寻。
「找到了!晴明公的《金乌玉兔集》,记载了牛头天王是北天摩诃陀王,是曾仕于帝释天的天刑星转世而来,即是说牛头天王与帝释天的关系是下属与上司的关系。」
「《金乌玉兔集》还提及了牛头天王有一段与神道教中北方武塔神(被视为与须佐之男是同一位神)基本相同的故事框架。」
他又翻开另一本《祗园社记》,「无独有偶,《祗园社记》记载牛头天王是武塔神之子,是药师如来的垂迹,也就是说在这里牛头天王成了须佐之男的儿子。」
在这里,药师如来显然和须佐之男划上了等号。
这就是「神佛习合」,东瀛神道教与外来佛教信仰融合而成的体系。神佛习合之中又有一种理论叫做「本地垂迹」,认为八百万神明全部都是佛菩萨丶天部诸位的化身(权现)。
比如伊邪那岐是释迦牟尼丶阿弥陀如来;伊邪那美是千手观音;天照大神是大日如来丶十一面观音;月读命是阿弥陀如来;大国主是大黑天;迩迩艺命是释迦牟尼;稻荷大明神是茶枳尼天丶惠比寿是毗沙门天丶不动明王……
总之就是这麽一一对应下来,须佐之男就成为了药师佛的化身。
「牛头天王又称『祇园精舍守护神』,供奉祂的神社也叫『祇园社』,在神佛习合的观点里,牛头天王是帝释天的化身,牛头天王本身又与须佐之男被神佛习合。」
而且众所周知,帝释天和因陀罗也能划上等号,因此牛头天王等同于因陀罗的化身。
当然「帝释天=因陀罗」不是东瀛神佛习合,而是印度教和佛教的相互影响导致的……
「后来明治时期又出现了『废佛毁释』运动,这些祇园社都被改为了供奉须佐之男,只不过这种政策没能改变民众的观念,民间神佛习合的信仰至今未能完全消失。」
一路听完的夏弥早已瞠目结舌,按照这个理论,东瀛的英灵只要牵扯到神话关系,就能一路延伸到佛教和印度教,马甲越开越多,简直没完没了!
卫宫合上书本,「总之绕了这麽一圈捋下来,得出最终的结论就是,化为牛鬼的丑御前是牛头天王赐子,而背后的对应关系是牛头天王→须佐之男→帝释天(释提桓因陀罗)!」
夏弥张了张嘴,一时不知该说什麽。她突然意识到,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其他地域出身的英灵,是不是也可以强行攀上各种各样的神话关系?这马甲游戏没完没了了是吧!
卫宫则是对夏弥的「举一反三」表示肯定,没错,就是这个思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