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因为军纪没有那麽严格,军卒的思想没有那麽高的原因,即便上层不想祸害百姓,然而大军过境,百姓们也难逃悲惨的命运,相当数量的杀人抢劫丶祸害妇女等等,都是必然发生的……
他们没有发动,王言当然也不会直接领兵杀过去,不过就是给一些人写了信,恐吓一番,让他们不敢随着杨谅造次,最好把杨谅给绑了来到大兴请罪,别让他亲自出马。
所以王言还算过了个好年,至少比杨素好,毕竟他只带一千兵马,说走就走,杨素却是要新徵调一些府兵,准备军资等等,并且先期派出一部分往汉中过去,直接就忙了起来。
而杨广也没有什麽大动作,只是每天起早贪黑的处理公务,还是在不断的接见各种人,忙的跟狗一样。
登基上位不算完,杨广也仅仅是粗略的摆平了关中之地罢了,大致的收获了关陇集团的支持,还有外面的许多地方大佬,需要杨广拉拢,还有很多的关键位置,需要杨广换上自己人。
这是一个大工程,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做完的。杨广的命令一道道的发出去,每天都有一大堆的驿站骑士快速的从大兴奔行出去,通过大隋的驿站系统传递到各处。又有一大堆的骑士从各处跑进大兴,将各地方的信息传递到杨广这里。
同时在杨广的授意,王言也对现在屯驻大兴的部队开始了清洗。
本来清洗军队的事情,杨广是要压后的,毕竟有王言镇守,军队无忧。然而因为王言要亲自出马,前去平叛的原因,也只能开始对军队进行清洗。
杨广虽然才上位,但帝王缺失安全感的毛病,却是已经深入骨髓之中。哪怕是最最信任的王言,不过也是信任一半罢了,只不过不过一多半而已。
这都是杨广有人性,记人情,念着王言十馀年来忠心耿耿丶任劳任怨。
眼下王言要走了,没有了王言在京镇守军队,杨广对别人是没有那麽信任的,授权王言对军队之中的各级军将进行清洗,让他们知道他们是给谁打仗的,吃的谁的饭。
王言办事儿当然不让人费心,很是乾脆利落。
之前为了安抚大部分人,快速的掌控军队,只是收拾了高级军将,除了实在找死的,基本没动怎麽动中上层的军官。
这一次王言就是秋风扫落叶了,他已经掌控了军队一个多月,该了解的都了解的差不多。又有杨广的特别指示,办起人来那是毫不留情。
该收拾的要狠狠收拾,可整可不整的,也要罪加一等一起收拾,过年以后的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之中,算上先前或抓或杀的几百人,王言一口气办了两千馀人。
可以说一支部队的架构,都被他破坏又重塑了一遍。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也算是打通了军中的上升通道,以及增加了杨广和王言的政治资本。
毕竟一下空出了两千个位置,高级的武官肯定是杨广安排的,这是杨广能许给别人的好处。绝大多数的中下级,王言可以一言而决,少数的中高级位置,王言可以推荐安排,杨广不会吝啬这麽点儿位置。
而王言安排的人,其实不能说安排,因为他没有太多的私心。他是本着能者上的宗旨安排各级军官,大家的履历丶军功都记得清清楚楚,他只要尽量的做到公平公正,受益的军官,下层的大头兵,就都认他的好。
如此再加上他一直以来自我营销出来的好口碑,他的这种行为是会被放大化的,如此也就很轻易的收获了几万大军的认可。
何况这其中,也有为数众多的人来跟他表忠心,信不信的过不说,只要他没有失势,让人办事儿,那肯定是能办的,让他们摇旗,他们肯定是毫不犹豫的。
能做到这个份上,就已经足够了。
同时在清理军队之时,王言也进行了一定的思想建设。他假托忠君爱国之名,把百姓抬了出来。让当兵的这帮人知道,他们是为了什麽打仗,让他们今后打仗的时候,对待自家的百姓们要好一些。
反正他的讲话精神传递出去,杨广是很满意的,毕竟王言说话一口一个陛下,这是绝对的不忘初心,还是从前他认识的那个王言。
等到了这个时候,杨广也安心了,于是他提出了要营建东京洛阳,徵发徭役百万,让宇文恺负责,三年完工。
这就开始败家了。
建设洛阳,是一个很有正面意义的事。相对来说,关中是封闭的,不如洛阳过去那般一马平川。都城向外移动八百里,对世家的压制可不是八百里的问题。是以一座巨大的城市,扩张权力的边界,可以镇压中原大户。
同时,这也是关陇集团的势力向外延伸,去跟中原大户进行对抗。
另一方面则是城市供应问题,大兴越来越大,供养大兴的成本越来越高,不如洛阳的水陆交通更发达。若迁都洛阳,对于城市的扩张更加有利。
不好的地方在于,消耗太大了。
事实上这已经是王言劝谏的结果,因为杨广本来的规划,是徵发徭役二百万,一年完工。这麽看来王言在杨广这还是有几分面子的,对半砍还要多一些。
同时王言也提议对徭役要宽松,不能压迫太甚,否则民力耗费太过,最终是要遍地反旗的。
他对杨广表示可以借鉴曾经治理扬州之时的先进经验,给徭役发一些钱,提供一些好的食物,发一些御寒的衣物,让人们不至于饿着肚子干活。
现在的大隋已经有成熟的条件了,棉花这种东西自然早都弄回来进行种植,经过了多年的改良,虽然品质远不能同一千五百年之后相比,但棉的御寒性能是没毛病的。
同时经过多年的发展,加上王言持续不断的在海外开拓土地,弄回来海量的粮食,国内空出了地来种植经济作物,棉花的收成也算比较可观了。
目前距离进行国内的经济循环,而不是依赖于各种要命的税赋,只差了一个条件,就是国家层面的调控手段。
最直接的一点,当然就是大力发展经济,繁荣商业,而后加征商税。
大隋安稳多年,又大力进行海贸,物产已经很多,商事也已经很繁荣,所以也具备了这个条件。
这是王言早都给杨广讲明白的东西,在王言的劝说下,杨广当然意动了。
于是在定了营建洛阳以后,王言以大隋最大的商家之一的身份,主动上书,表示为了大隋百姓,为了大隋江山社稷,请加商税,他带头支持。
杨广顺势问了群臣的意见,毫不意外的都是反对之声,于是杨广召集了一些人,专门研究商税应该怎麽收……
不等群臣们如何问候王言祖宗十八代,准备了俩月的杨谅丶杨秀,终于是亮了反旗,带起了数万大军,要讨伐杨广。
王言抽身而退,带着杨广的指示,告别了家人,亲领一千精骑平叛去了……
日常感谢打赏丶投月票丶推荐票以及默默看书的好哥哥们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