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大汉有活爹 > 第253章 (大章)万王之王

第253章 (大章)万王之王

三个之中,大司农排第三。

现在张汤死了,刘彻不可能从下面调一个上来成为御使大夫,空降在霍海面前。

这是不讲政治规矩,以后是要乱套的。

所以,只能是霍海成为御使大夫,然后提拔一个人起来成为大司农。

这个新大司农,必是卜式。

而问题就出在霍海出任御使大夫这一点。

司马相如年近七十,垂垂老矣,就算不死,也马上要退休了。

也就是说,霍海的御使大夫当不久,可能一两年就要成为丞相。

这就意味着……

霍海一个人,把三公的位置,走了个遍!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倘若新商改完全成功,接下来就是扩编。

到时候霍海出不出战?

如果出战,那霍海的职务要不要继续升,生为大司马大将军一类的职务?

如果是,那霍海一个人把整个大汉朝的上卿职务做了个一遍。

本来霍海的门生就遍布整个朝堂甚至全天下所有行业。

到时候,霍海的故吏按插在朝堂所有部门中。

这门生故吏实际上都还不算什麽。

最可怕的是,霍海将会一个人曾经拥有过整个中枢所有的权利。

之前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过这样的经历。

如果有,那就是高祖,文帝,景帝,刘彻自己。

就算是吕后,都没有完全掌握过朝堂。

如果霍海把这个流程走完,才三十岁。

最多不超过三十五。

这才是恐怖的地方。

就好像狮群的狮王,看到一个和自己年轻时一样威武雄壮的青年雄狮成长起来,而自己却感受到自己越来越虚弱。

这不爆发惊世大战就怪了。

这才是卫长公主担心的地方。

整个事情最大的问题就出在,张汤没了。

其实霍海不知道,张汤那是本来应该在几年前就死掉的人,和司马相如一样。

司马相如是因为医疗水平的提升,硬是多活了好几年。

而张汤,是因为受到科学思想的影响,自我修正了自己的法家思想的路子,然后避免了日后被告最终自杀的结局。

可是,张汤在这个位置上太累了。

他其实是不兼任御史大夫这个工作的。

御使大夫要管理的事情中,本来最重要的是谏言,结果倒了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成了进行金钱核算。

以前,全国一年一共几十亿的帐,很容易算得清,各地年末统计发过来后,都要一两个月才算得出来。

而现在呢?百倍的帐,并且还在每年飞涨。

这麽多钱,要算预算,而通胀被压的几乎没动过。

也就是说,如果算花钱,比原来一年需要多算几十倍的运算量,才能把钱算完。

没有经历过新学的数学培训,要完成这个活儿,何其艰难?

说的不好听,张汤就是被累死的。

就如同诸葛亮将死之时,食少而事繁。

司马懿那麽能活,自己开始干统筹一国的活儿之后,马上就死掉了。

张汤也一样。

临死的时候,张汤还在想成为宰相的事情。

本来张汤这样的人不死,刘彻就拿他当工具人用的。

但工具损坏之后,怀念起来,比怀念任何东西,都来得强烈,直接。

刘彻甚至怀疑,张汤就是为了核算泰山封禅的花费预算,把自己给累死了。

嘿,霍海觉得,刘彻猜对了。

现在,霍海不是大司农了。

成御使大夫了。

霍海成为御使大夫第一件事情,就是重新掌握御使大夫三个工作。

本来刘彻把这些工作给拆分了,准备多安排几个九卿级别的官员,代替这些工作,包括丞相这些工作也拆分掉。

但结果是,因为新商改,新出现的部门越来越多,九卿已经多的超标了,如果取消三公,那就会影响朝廷办事的效率了。

所以,三公不能撤销。

而御使大夫的三个工作,考核官员,监察官员,管钱。

这三个事儿在霍海上任之初,就全部改变。

霍海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提出公文报表化。

报表数据化。

公文一律取消各种没用的繁文缛节,取消信件式的内容,全部进行表格天空。

花钱项目,花钱原因,预期效果,花钱数额,总额计算。

这样的表格一列,看公文轻松百倍!

统计数字也简单百倍!

做预算也简单了不知道多少,往下发也是一样。

监察百官照样改。

霍海在每个衙门,都投放了一个带锁的意见箱,由御史台每隔一段时间去取一次。

任何人都可以进行实名制举报甚至不记名举报,由御史台梳理,如果确有痕迹,就转交警察查证。

考核官员,直接开始表格量化。

文盲率,人均寿命,经济总量,这些数据被提了出来。

三个举措送下去后,霍海反而轻松了。

这活儿,比大司农时期轻松太多了。

正好空下时间生儿子。

刘彻在那儿筹备封禅呢:「你是说,霍府怀孕的女人已经十四个了?!」

「来人,去点一下朕上林苑虎园的老虎数量对不对,重点查查虎根!」

刘彻羡慕啊,老霍家确实在生孩子方面有优势。

自己生个儿子怎麽就那麽难。

难道这事情还有科学的方法不成?

不过刘彻很气愤,现在卫长公主肚子越来越大了,但霍海却在『花天酒地』。

给他闲的!

但与此同时,刘彻越是对霍海生气,就对霍海的戒心放的越低。

这些女子在怀孕后,待遇都直接提升到了夫人的待遇。

这意味着霍海很看重这些子嗣,也就是说霍海未来很可能会把自己的财产分给所有孩子。

而到时候,霍海就究竟会有多少孩子,只有天知道。

年龄老大了的王内侍头发都白了,却还记得谨慎,不要乱说话。

但这麽多年了,刘彻哪儿看不出王内侍?

「你有什麽话就说。」

王内侍低头:「长安城现在都开始用海这个字代替渣男了,说霍大人是海王。」

刘彻叉腰:「朕什麽时候给他封王了?」

王内侍:「霍大人的儿子是国公,自己怎麽也得是更高的爵位吧?坊间都觉得,不是不封,是时候未到。」

刘彻看了看王内侍,以王内侍的政治敏感度,根本不明白这是什麽意思,如果王内侍但凡懂一点,就不会说这个话。

不过刘彻一向禁止太监干政,太监越是不懂,那麽转达的民间的意思就越是正确。

刘彻有很多探子,但不妨碍他多听一种看法。

「哦,你说说看,被叫做海王怎麽了?」

王内侍:「就是觉得,霍大人是个好人,从小看到大的……现在看霍大人声誉滑落,觉得有点可惜了。」

刘彻:「你等一下,我问问,渣男什麽意思?」

王内侍:「就是……人品烂的稀碎,跟豆腐渣一样碎裂,就叫人渣。」

「而在男女关系方面人品烂,就叫渣男。」

「霍大人自己发明的词汇。」

刘彻倒真不知道这回事儿,想了一下后突然觉得,为难霍海了。

其实霍海往前倒数十年的人生,是可以追求当圣人的。

孔圣人是不是圣人,没人说的好,反正霍海抬孔圣人,其他人就跟着抬。

但霍海,那是真的可以封圣。

而现在大家开始调侃霍海好色,这就再也跟圣没关系了。

难不成当初长安人都叫他情圣,他未来还真封个情圣不成?

「朕要给他找点事儿做,要不然到时候霍府生出一堆同样年龄的孩子怎麽说?对了,骠骑将军那边有动静没有?」

王内侍:「是指……」

刘彻:「怀孩子。」

王内侍:「梅夫人怀了一个,快出生了。」

刘彻瞪眼:「这麽多年了,就才坏了一个,他两兄弟怎麽不换换德行。」

想了一下,刘彻决定:「让他去主缆汉使学院的事情,让他总览对安息等地派遣汉使,宣传儒教的事情。」

王内侍疑惑:「是指……霍海大人还是霍去病大人?」

刘彻吹胡子想要骂王内侍笨,不过一想起是自己故意选的,只能偃旗息鼓:「当然是霍海,给他找点事做。」

……

霍海接到圣旨。

已经成熟稳重的蒋不疑:「大人,这下没办法选夫人了吧?」

霍海:「金发红发卷发的,也不是不行。」

这没办法的事儿,为了保命,只能豁出去了。

多生几个孩子。

不过霍海是开玩笑的,霍海自己对如何掌握封国,如何保持大汉贵族的纯粹性而设计过几条规则,其中一条就是混血贵族不得离开封地不得到大汉,不得获得主爵位继承权。

这一条本来就是用来限制贵族生混血孩子的,霍海自己当然不会去犯。

除非,确定自己封国封在大汉之外,并且不再会回归。

但似乎,眼下看起来并没有这回事儿。

「大人,还是说正事儿吧。目前汉使遍布安息大月氏大夏以及附近十几个小国。」

「目前不少小国,已经全盘接受了等级制度,接受了王侯是生来就高一等,大汉的陛下是天子,是人间最伟大的天神的概念。」

「但是,安息不好办。」

霍海:「不好办吗?安息是其中最好对付的一个,比中亚那一片中最小的国家都好对付。」

现在科学上,把大汉目前疆域所在的区域,称作华洲大陆。

把华洲以西,小亚细亚以东叫做亚洲,去的是冠亚季的亚,刚好和亚细亚同名。

霍海看这麽有缘分,就直接给审批通过了。

而整个亚洲,最容易被教派入侵的就是安息。

安息的文化,那是外来的来者不拒,全部杂糅。

而安息有个巨大的缺点。

安息,准确的说是帕提亚帝国的君王会迎娶他们的侄女,甚至是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姐妹,这一点与埃及的托勒密王国以及后世的倭国相似。

甚至还有穆萨王后下嫁自己的儿子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

这其实是为了保证血统纯正和「万世一系」。

而这个行为,实际上是一种恐惧,恐惧被代替。

所以,利用这种手段,来保证没有其他人能拥有继承权。

但科学证明,这样只能生出残缺的婴儿。

赌概率生出了肢体健全的婴儿,智力也必然不高。

本来普通人中诞生超级聪明人概率就不大。

要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出可以真正的说得上有智慧的帝王。那是几乎不可能。

所以,事实上在公元一世纪的时候,所谓『万王之王』已经成了贵族们的傀儡。

而在目前,这个情况已经很严重了。

霍海很清楚,用宗教攻击安息,事倍功半。

假如是宗教加科学,一起攻击安息,事半功倍。

只要让安息的平民都嘲笑『万王之王』是弱智。

那麽,万王之王要不要出来证明自己不是弱智呢?

还是那句话,君王可以是英雄,也可以是魔鬼,但不能是小丑。

牌子一旦贴上去,要想取下来,那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蒋不疑已经记了下来:「还有吗?」

霍海:「安息的架构是,万王之王,王爵,部落首领。」

「准确的说是,大奴隶主,中等奴隶主加皇亲国戚,加小奴隶主」

「本来就是严格的等级制度,只需要宣扬万王之王是小丑,然后宣扬大汉陛下是明主,接下来安息的百姓自己知道怎麽对号入座。」

蒋不疑:「咱们这麽做,真不会引发安息人对儒学使者的屠戮?」

霍海:「虽然我不是专业的汉使,但我觉得不会,因为安息内部权力竞争激烈,各地王爵肯定很愿意削弱万王之王的权威。当然,如果真的发生了屠戮,当我没说,毕竟我一开始就说了我不是专业的汉使。」

蒋不疑:「……」

霍海:「汉使本来就是个干这个的,他们要是死了,是自己愿意的,是去立功的,去封侯的,你不要挡着他们进步。」

蒋不疑:「明白了。」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