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旨!」张廷玉进入大帐之后,厉声喝道。
嘴,帐内的所有军官们,谁还不知道,张廷玉每天寸步不离的守在今上的身旁啊?
张廷玉这一亮相,帐内依旧忠于康熙的将领们,立时安了心!
久旱逢甘霖!
区区五字,足以说明众军官们,绝处逢生的巨大喜悦之情!
居中而立的张廷玉,徐徐展开手里的旨意,朗声念道:「上谕,着皇十五子丶贝勒胤耦,节制直隶所有八旗丶绿营兵马。特赐遏必隆刀,自亲王以下作乱者,可先斩后奏,钦此!」
「臣儿胤褐,领旨谢恩!」
胤褐接了旨意之后,站到帅椅前,冷冷的问诸将:「从吾军令否?」
「十五爷但有所命,奴才们无有不从!」
大局已定,即使军官中,还混杂着察尔海的极个别心腹,也没胆子跳出来了。
此时的大帐内,充斥着难闻的血腥之气。只因,被射倒的那名参领,变成无头之尸,依旧躺在帐内的血泊之中。
没错,胤偶就是故意为之!
值此危急时刻,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顺我者昌,逆我者死,不容丝毫的心慈手软!
实际上,太子若是宰了康熙,有太子妃和翠晴帮着说好话,胤褐不失安乐闲王之位。
康熙的谨慎和犹豫,也正是看懂了这一层。
但是,胤褐不仅没有提兵护驾,反而,主动告诉康熙,他打算原地控制住前锋营,直到局面稳定之时。
只要拖到天亮,分清楚敌我之后的康熙,稳赢!
献出了绝对忠诚的胤褐,获得了康熙的绝对信任!
至于太子嘛,早该被废了!
太子不废,老八和老四之间,就不可能相爱相杀!
九龙夺嫡的前提,就是太子被废!
实话说,胤偶若真想常保富贵,当个逍遥闲王,只须老老实实的在府里待着即可,又何必替老四卖命呢?
历史上的胤褐,因是太子连襟的缘故,在老四登基之后,被打发去守陵了几年。
因为,胤偶确实老实的守陵,没敢乱说乱动,老四也没亏待他,后来将他晋为愉郡王。
和老三丶老八和老九的悲惨命运相比,在老十六的斡旋之下,胤偶获得了善终的待遇。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仅仅为了老死于床的所谓善终,胤祸又何必追随老四呢?
康熙不愧是精明的皇帝,他派张廷玉带来的五百护军,帮了胤褐的大忙。
这五百名护军,全是胤偶曾经的老部下。
胤褐当即下令:「诸位,把你们的护卫,都叫来大帐外。
等众将照做之后,胤褐以泰山压顶之势,果断下令,把参领和佐领身边的护卫,一个不剩,全都换成了张廷玉带来的护军。
这一步,尤为关键。
你们的手上,哪怕有再多兵,身边的贴身护卫,都是老子的人。
稍微有个不对,你还没开始作乱,就被老子的人,剁成了肉酱。
就问你们,怕不怕?
胤偶先后带过两次兵之后,经验已经十分丰富了。
他比谁都清楚,八旗军官们的护卫,就相当于前明将领们养的家丁。
只要把护卫调开,换上康熙派来护军,就等于是抓住了牛鼻子!
「传我军令,立即升火造饭,饱餐之后,喂好马匹,就地披甲歇息!」胤褐毫不迟疑的下达了命令。
「嘛!」
帐内的所有军官们,乖乖的听了令。
胆敢不听话的,看看帐内的躺户吧嘿嘿,在胤偶的面前,他们就和三岁的孩童一般,被玩弄于股掌之间,没有丝毫反抗的馀地。
天光大亮之后,身披重甲的胤耦,骑于汗血宝马之上,冷冷的对众将训话。
「诸位,爷当众承诺,既往一律不咎。凡是奋死随爷平叛的勇士,有爵者,
一律赏三等轻车都尉之世爵。无爵者,赏云骑尉之世爵。另外,参领赏银五千两,佐领赏银三千两。」胤耦根本没讲什麽忠于大清啊,忠于今上之类的大道理,而是只讲个人利益得失之小道理,「居京师大不易。等平叛之后,爷会挨个奏明汗阿玛,赏有功者,每人六进院子一座。」
三等轻车都尉,也就是和中堂袭过的爵,正三品。
世爵,也就是世袭罔替之意,可以子子孙孙的传承下去。
要知道,在场的参领,也不过是三品而已。
「奴才们誓死追随十五爷平叛!
「平叛!」
「平叛!」
胤褐坚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只看现场诸将,像饿了五天的大狼一样,疯狂的振臂高呼,胤褐就知道,军心可用也!
PS:今天的月票,超过7000张,必有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