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三级教育体系和新文官制度
面对臣子们的殷切眼神,李郁沉默片刻,确定新官制已经无法回避了。
乾脆借着这个机会一次性说清楚。
「寡人决定,正式取消取消府丶道两级衙署,在地方实行省——县两级管辖,确保高效,避免冗馀。」
「另在教育大臣下,成立考试院,按寡人心意草拟新文官录取制度。考试分实用篇和策论篇两部分,各占一半分值。实用篇覆盖诗词丶数学丶物理丶天文丶地理等常识。策论分两篇,一篇务实,一篇务虚。」
「每年考两次,春季,在各个省会举行第一次选拔考试。秋季,在苏州举行第二次选拔考试,具体名额后议。合格者方可进入东山文官学校,学时3年,学费在现有基础上可适度抬高。」
所有人鸦雀无声。
陛下这是早有准备,处心积虑啊。
……
省——县两级扁平管辖制,石破天惊。优势很明显,缺点也很明显。
现在改,阻力很小。
因为吴国目前的文官主要集中在州县,府级大部分空缺,省里更是寥寥无几。
这样一改,
原先的少数府一级官员,直接快进入省。
捡到大便宜的他们不可能反对。
而表现卓异丶筹备升迁的名单上,积压的那些州县文官也会欢呼雀跃,一步入省。
快人一步,快人n步。
不过吴国文官们,以后的竞争就激烈了。
知县再想向上一步,难于登天。但是可以升文官等级,涨薪俸。
……
一石激起千层浪,无数人忙着打听。
很快,更多的细则出来了。
所有人大吃一惊,陛下这是想做什麽?
新制:
官办教育分3级:初级学校,中级学校,高级学校。
在治下所有县城开办一所初级学校。
学制一个月,学费100文。
每一期的新生人数不可超过100人。
只教授汉字和算术,包住宿丶包文具丶不包吃饭。
一月后,授课教师按照百分之五的比例择优,推荐至中级学校参加升学考试。
~
在府城开设中级学校,对推荐新生进行入学考试,刷掉排名后80%的学生。
学制一年,学费10两。
教授文字丶诗词丶数学丶简单物理。
包住宿丶不包文具丶不包吃饭。
一年后进行结业考试,再刷掉50%。
~
在省城开设高级学校,正式接触新官制教材。
学时二年,学费50两每年。
不包住宿丶不包文具丶不包吃饭,教材也需自购。
二年后,所有学生皆可参加在省城举行的第一次考试。
教育大臣每年会给出各省的相应录取名额,初试合格者可至苏州府参加最终选拔考试。
胜出者进入文官学校短暂进修1年,每日拜读陛下的治国理念。
毕业时以论文质量定去向。
……
此外还有若干补充说明。
例如,
原先的五年制文吏可获得一次直接参加省会初试的机会。
若罗落榜,还想考文官,则必须从中级学校重新学起。
此外,还提供了两个托底选择。
五年文吏期满,考不上,也不想读书了。可以去高级学校做实务教师,也可以去军队直接从士官做起。
~
例如,
初级学校除了年龄(12岁以下),不得设置其他任何门槛,按照报名顺序先后安排入学。
例如,
初级学校推荐学生,至中级学校参加考试所产生的路费食宿,由官府承担。
例如,
中级学校结业考试落榜者,可优先安排去初级学校当教师。
中级学校结业考试合格,但因家贫自愿放弃继续升学机会者,全部安排至各工矿做管理人员,也鼓励大商人从中招募。
~
例如,
每年对省内考试合格率前10名的初级学校,给教师发放100到10两不等的奖励。
例如,
允许学生在中级学校读书期间成婚。
此举是给部分贫寒聪慧学子留下一丝门缝,他们可以通过婚姻达成继续求学的目标。
男才女财。
也算是资源互补嘛。
陛下很开明。
但不好明说,全看个人悟性。
……
这麽一套复杂的教育体系,基本覆盖了扫盲丶职业教育丶科举三方面。
学费很有讲究~
初级学校学费很低廉。
哪怕是乡野农夫,咬咬牙也能送家里最拿的出手的一个娃,搭上几百文铜钱和月余时间,为家庭博一个翻身的机会。
当然,
更多的是为了快速扫盲。
规定不包伙食。
但李郁授意教育大臣吴敖,每所学校另拨伙食银500两,对实在吃不上饭的学子免费提供窝头咸菜。
对外说法是,学校从教师自己的伙食银里抠出来的。
……
吴廷需要给初级学校拨出大量经费,给中级学校拨少量经费。
高级学校不需要西拨一分钱经费。
甚至还会有盈馀。
毕竟50两一年的学费堪称吓人,还有那动则1两起步的各科教材。
……
李郁如此设计,是为了制造门槛。
他不希望天下人都去考「科举」,穷经皓首,蹉跎一生。
坑就那麽多。
不如在一开始,就绝了天下人的念想,丢下「四书五经」,将目光投向其他地方。
穷文富武。
所谓书生入门,不过一杆秃笔丶一摞破书丶一卷草纸,寒舍之内丶苦苦煎熬丶油尽灯枯。
何必呢!何必呢!
李郁可以断定,随着工商业的大发展,所有能够进入中级学校的学生,都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大型工厂丶大型矿山需要他们的加入。
他们将是职业教育的果实。
未来的帝国需要类似的大量中产,作为工商业主和普通百姓之间的缓冲带。
……
改革石破天惊,直接打破了原先体系。
一时间街头巷尾热议。
热度之高,甚至超过了西线的战事。
毕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毕竟大部分人的想法是:西南打仗,关我江南鸟事?
许多书生嚎啕大哭,伤心欲绝。
他们一大把年龄要去籍贯所在的县城,和一帮蓬头稚子一起学识字?
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啊。
张榜之后,
各地都多了一些水中冤魂丶梁上孤魂,他们死不瞑目,无奈地被时代车轮碾压的随身碎骨。
……
深谙人性的陛下,留出了后门。
恩荫~
大臣(军团校尉丶巡抚)级别,每年皆可推荐1人入学,一路直升。
署长级别,每2年可推荐1人。
所推荐之人,可以是自家子弟,可以是幕僚亲信。
但是,依旧必须读完课程,不可省略学时。
此举一出,
吴廷欢欣鼓舞,高呼陛下圣明。
陛下也没忘了那些巨商,钦定的200多名巨商家族亦有恩荫。
他们的子侄可以进入海军士官学校,服役5年后,部分人可进入海军部,间接从武官转文官。
一时间,
海军士官学校人满为患。
不需要暗示,海军部就多收了一二百万两捐助。
因为陛下亲自兼任海军大臣,底下经办的人一点不担心,收的坦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