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走时又留下丫鬟侍书,让她得了贾琮上榜喜讯,便让人到东路院告知,这才带着丫鬟翠墨离去。
等到辰时过半,贾琮带着晴雯和英莲,正要出府看榜,外头婆子进来传话。
说洛苍山崔夫人派了次孙柳琼上门拜访,贾琮听了也觉得奇怪,急忙去了外院相见。
柳静庵的长孙柳璧,和贾琮是至交好友,如今在金陵陪都户部任主事。
次孙柳琼和贾琮同龄,如今还在祖父身边读书,虽然也只是十五,却已是进学秀才,常人之中也算少年早发。
贾琮去外院正堂见到柳琼,他虽和贾琮同岁,见了贾琮却恭恭敬敬口称师叔。
贾琮问过才知,今日殿试皇榜解晓,师娘崔氏对他视如己出,自然对他榜上列名十分关注。
因洛苍山地处神京偏郊,消息不甚灵便,师娘崔氏特地让次孙到府,等候贾琮上榜喜讯,得了消息就马上回报家里。
大概对于崔氏来说,早就把贾琮当成自己的孙辈,不愿在山上枯等消息。
贾琮感念师娘牵挂,将柳琼留在外院,让管家好好招待,自己带人出府前往礼部南院。
……
洛苍山,柳宅。
柳静庵在书房中静静踱步,不时看向窗外满目翠意的山林。
时光流逝,比起前两年,他已越发苍老,须发皆白,腰背也微有佝偻,但双目愈发神光内敛,淡泊沉静,深不可测。
崔氏走入书房,看到丈夫这等神态,两人做了数十年夫妻,哪里不知他此刻心情。
笑道:「老爷事先还说,玉章左右都是进士及第,至于榜上何名,并不挂怀,你这幅神情,哪里是毫不挂怀的样子。」
柳静庵自嘲笑道:「如今上了年纪,已经老朽之身,反而有些着相了。」
崔氏笑道:「老爷教授的子弟之中,以玉章天赋才情最出色,柳家子弟出了八个进士,却从未出过会元。
唯独玉章夺得如此荣耀,这是老爷晚年得意之事,你挂念他榜上何名,也是人之常情。
我听说前段时间会试舞弊案闹得厉害,牵连了不少举子贡士,连有夺魁呼深的会试第三,都折了进去。
风云激变,形势动荡,反而对玉章颇为有利,老爷这位弟子,不仅能为出众,一身时运,也颇为奇异。
依着我看,他本是会元,必入一甲,多半还能大魁天下,这可是柳门荣耀,你们师徒双状元,只怕要名垂千古。」
柳静庵微微一笑,说道:「师徒双状元,夫人也知这要名垂千古,我看这可不容易。
玉章落地之始,注定是武勋子弟,圣上器重不是他的文华才情,而是火器之能,缉事之才。
偏偏他还能无师自通,精于战阵,无异天生名将,他身上的武略烙印,甚至在文华锦绣之上。
他如大魁天下,士林名望何等隆重。
圣上虽器重于他,但不希望他这样的人,成为文官魁首,以至于文武双利,这不符为君之道。」
崔夫人一代琴艺大家,也是颇有见识之人,自然能懂丈夫话里意思,不禁有些惋惜。
柳静庵自嘲说道:「更何况玉章是我的弟子,当初璧儿名列二甲前列,却连翰林朝考都过不得,岂不可笑。
不外乎是柳家一门八进士,如果还能人人皆翰林,我已有文宗学圣之名,难道我柳门也要入圣!
夫人不要忘了,玉章一旦登第,我柳家就是一门九进士,荣盛不可谓不重。
所以,璧儿远赴江南为官,我才会一言不发,玉章能否大魁天下,也是同理。」
崔氏虽觉得丈夫说的没错,但她对贾琮视如己出,望他荣耀风光的私念,似乎总有些放不下。
说道:「数日之前,陈天官上门拜访,我上茶之时,倒是听到一句,他举荐玉章为状元。
他可是春闱主考官,说话颇有份量,老爷虽想的不错,但世事难料。」
柳璧听夫人说到陈默,目光微微一凝。
说道:「陈默这人,看似圆滑,实则谋深,不然他也活不到现在,他的话只能信一半……」
柳静庵继续说道:「当初我收玉章入门,虽看中他人物才情,也是不想他在贾家过于寒微,有个立足之地。
他虽文华卓绝,才智非凡,但我并不想他在仕途打滚,反倒希望他能做个学问经世的大儒。
夫人可曾听说,玉章办的那个鑫春号,日进斗金,十分红火。
以他的本事,荣华富贵,唾手可得,一生安稳,福寿绵长,岂不更好。」
崔氏笑道:「老爷担心仕途深险,玉章会因此吃亏,依我看大可不必担心。
玉章虽年轻,可比你几个儿子,都要精明三分,天生做官的料子,你让他做学问大儒,未必和他的性子。」
柳静庵微微一笑,突然说道:「精明并不能褪却万难,有时命数曲折,人力难为……」
崔氏见自己老爷说了句模糊之言,心中也不在意。
在她想来,丈夫虽思虑周密,但点榜列名的可是皇帝和主考官,想到这里脸色微微一笑,便转身出了书房。
只是崔氏离开书房之后,却没听到柳静庵口中喃喃自语:「希望数年揣测都是错的……」
……
神京,礼部南院。
贾琮的马车到达时,张贴殿试榜单的东墙,已聚集许多等候看榜之人,但人数远不能和会试放榜相比。
会试放榜之时,三千应试举子,人人都有上榜机会,自然一个不落都来看榜,加上同来的亲眷至交,少说也有四五千人之数。
但是殿试张榜却大不一样,上榜贡士不过区区三百人。
那些落榜举子即便好奇,也不会过来欣赏他人上榜风光,以免遇到相熟的同乡故交,脸面上过于尴尬。
所以东墙下聚集人群虽不少,但和会试看榜人山人海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耳语。
看榜人群大都是今科贡士,除少数自视过高者志在一甲,或深怀野望欲搏翰林之资,大部分贡士神态轻松写意,谈笑无忌,气氛热络融和。
对于大部分学人来说,能够进入春闱,最终登上殿试榜单,已是读书人一生至高荣耀,早已别无所求。
贾琮因为带了英莲和晴雯一起出门,便将马车停在东墙对面的路边,随行管家和小厮,早早挤到东墙下人群中,等到礼部张贴榜单。
马车之中,英莲和晴雯一边小声说话,一边掀开车帘看拥挤的观榜人群,各自神情兴奋雀跃。
贾琮为了出行方便,事先让她们换了小厮衣装,愈发显得俏美伶俐,可爱诱人。
只是英莲虽戴了小厮的六合帽,眉心胭脂痣露在外面,女儿气息婉媚,这麽都不像小厮,贾琮笑着将她的帽檐拉低。
此时,外头响起隆隆鼓声,礼部登科鼓敲响,终于到了张榜之时。
晴雯和英莲都挤在车窗初,神情兴奋的盯着人头攒动的南院东墙,贾琮也出来车厢,站在车辕上眺望。
一队衣甲鲜亮的禁军快速进入东墙下,将观榜的人群向后驱离,让东墙下空出一段位置。
三名礼部官员带领六名礼部衙差,架上梯子,开始在东墙高处,张贴殿试榜文。
三百名殿试贡士榜单,只分为两张,首先贴出人数最多的三甲榜单,最后贴出列名一甲二甲之首榜。
五月,天高云淡,阳光明媚,当三甲次榜贴于东墙之上,明黄色的榜单,在阳光下灿灿发光,耀人眼目。
看榜的人群如同平湖起波,瞬间掀起一阵喧哗和涟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