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 本性元明
小羽将赤发魔收起来,又单独找吊死鬼赵二狗,询问了同样的问题。
赵二狗道:「小鬼应该看见了苟生,还知道他偷吃了我下过咒的豆子。
可是小鬼一直像是看不到他应该是想不起来他,眼中只盯着道长了。
当时小鬼八成被鬼迷了,脑子不清醒了。
后来道长身上的雷符将山神爷爷脑袋炸掉,小鬼都绝了今晚继续行凶的打算。
可不晓得何故,道长与那黑脸书生几句话的功夫,小鬼立即闻到他身上的美味咳咳咳,小鬼闻到他身上活人的味道。
他心里有鬼,小鬼便钻进他心里,引诱他去当吊死鬼。
没想到他心里虽有了鬼,却能降服心中之鬼。
可见那书生果然是读过几年圣贤书,心中颇有几分光明境。」
小羽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又问道:「你过去可曾遇到如苟生一样的人?」
赵二狗迟疑不决,道:「或许遇到过,但小鬼心里迷糊,真遇到了也忽略了。
就像先前一直盯着道长,忽视了苟生。」
「这种时候还敢在贫道面前放刁,真以为咱的『奔雷手』是浪得虚名?」
小羽冷哼一声,眼中闪烁幽暗光芒,瞳孔与眼白消失,化为黑色漩涡。
赵二狗仿佛碗里的一根面条,已经被嘴巴含住一端,此时嘴巴用力一吸,面条「嗖」的一下化为一条黑线,进入小羽瞳孔内。
在赵二狗自身的视角,他只是一晃神,便出现在充满雷霆与黑暗魔力的世界。
他好似耶稣如果他晓得耶稣的话。
双手丶双脚丶脖子都被雷霆钉在虚空,成了个「十」字。
黑暗魔力如同磨盘,而他则是落入磨盘内的豆子。
一种从未有过的无力与痛苦,瞬间席卷他全身。
「大仙饶命,萝卜大仙,小鬼晓得厉害了,小鬼什麽都说!」
「那就快点说。」
小羽的声音仿佛是整个世界发出来的。
她即是世界,她的意志即是世界意志,是天意。
现在天意加持在死鬼赵二狗身上,让他无比恐慌的同时,心中还全是无法反抗的虚弱与懦弱。
这便是吸收宇文博万魂幡后,新的「魔眼大法」。
或者说,《魔眼大法》终于有了第三招——魔眼鬼域。
如同它的名字,构筑一片专属亡魂(灵魂)的领域。
有点类似万魂幡中用来束缚百万怨魂的魔域。
万魂幡内部的魔域,如同一个小世界,里面的亡魂是构成小世界的一部分。
亡魂数量越多丶质量越高,魔域(小世界)越强,万魂幡这一法宝威能越强。
万魂幡的主人,犹如魔域的天道主宰。
里面的亡魂完全无法反抗,只能任由宇文博操控。
小羽如果拷问到宇文博的魔功,或许能将一双肉眼炼成「万魂魔瞳」。
她没拷问到魔功,但她之前在天河中,观看了鲸墟由一团「先天一炁」演化小千世界的经过。
她也将夺取自万魂幡的「先天魔气」,演化成一片镇压灵魂的领域。
嗯,只能算领域,不是小千世界。
能有这种境界,还是参考了《白起兵书》中「武神领域」的技巧与原理。
就像盘古世界的凡人,无法反抗老天。
魔眼魂域内的赵二狗,也无法反抗小羽直接施加在他身上的意志。
小羽的思想化为魔眼魂域的「天道意志」,比泰山还要真实丶沉重。
「大秦乃三界唯一的『神州』,普通百姓已是几世修功德的善士,读书人尤其尊贵。
读圣贤书将道与理,真正读进了心里。
道与理会化为永恒的光明,照耀出明光本性,更难被鬼祟邪物侵害。」
这番话绝不该出自一个名叫「二狗」的普通猎户之口。
呃,大多数「二狗」都出身低微,没啥见识。
可难保某些「二狗」走狗屎运,得到奇遇。
比如天门镇的二狗,比如这个赵二狗。
「这样的读书人,你遇到后,一般会怎麽对付?」小羽问道。
赵二狗此时就像个被击溃心房的懦夫,完全控制不住内心的懦弱,无法反抗小羽的意志。
他将自己知道的全部说了出来,「一般遇到了,我也发现不了,伤害不了。
就像苟生,我明明见到他进入庙里,却好似我成了活人,他成了鬼道中的鬼。
可这类人比普通人更有价值。
害了他,我能夺取他的命数,山神爷爷能吃他的肉和精魂。
是大补之物!
要害这类人,一定要让他先疑神疑鬼,心中的光明有了影子,才能生出鬼。
他心里一旦有了鬼,便好似鬼道中的鬼,主动现身在人间,会被凡人武士用刀气伤害到。
所以,我经常做些奇怪的事,像是夜深人静时,抛砖揭瓦,屋外学妙龄女郎叫唤,总之要弄出动静,惊扰他们,让他们看到丶听到。」
小羽叹息道:「心被色相所迷,便失去了清净本性。」
其实早该在苟生说自己三年流浪,没遇到一件奇幻事儿时,她便想明白缘由。
乌巢禅师传授她的《多心经》,明明白白阐述了「本性元明」的道理。
佛教所讲「空性」,乃至追求的「真心本性」,根本目的是摆脱世界对心的束缚,达到心境上的超脱。
这种超脱不是唯心主义的「自己觉得自己不受世界色丶声丶味丶感丶触的影响」。
心境上的超脱,非常真实,非常「现实唯物主义」。
用苟交举例。
他心中有一片光明,不受世界对他施加的影响,眼睛看不到丶耳朵听不到丶鼻子闻不到丶触碰不到,五感感应不到鬼怪妖邪。
世界中的鬼怪邪祟,便也看不到他,听不到他的声音,注意不到他的存在。
仿佛他从世界中消失,进入到另一个与鬼怪不同的维度。
其实他们还真的处于不同维度——在「心之维度」中,他们处在不同层面,相互接触不到。
当然,苟交这辈子八成都没读过一部完整的佛经。
他的心境修为,对应上佛教真心本性的理论,却不是学习佛教理论修炼而成。
只能说「本性元明」是一种自然现象,不是佛教独创的某一境界。
佛教看到了这一重境界,努力向其攀登。
儒道丶道家,或者别的流派,也看来了,也会用自己的方式向上攀登。
苟交为儒生,读儒家小羽如今有了顿悟,不再将「儒家」定义为狭隘的「孔孟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