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爷神色平静,蒋庆之也是如此,甚至嘴角含笑。
帝王本骄傲,嘉靖帝本性骄傲,二者迭加,加之他为帝多年,那股子傲气几乎直冲云霄。
批龙鳞啊!
这是给了道爷一棍子。
黄锦不知蒋庆之怎麽想的,他伸手向后摆摆,几个内侍悄然告退。
若是君臣起了争执,在场的人越少越好。
否则被外臣知晓了,幸灾乐祸之馀,他们会觉得嘉靖帝和蒋庆之这一对新政拍档之间出了大问题。
内部都无法统一意见,矛盾重重,这个新政……大伙儿还是洗洗睡吧!
「多少年了。」嘉靖帝突然叹息,「那年朕进京,踌躇满志,想着一改大明颓势。从安陆到京师,朕每日都在思忖朝政,思忖变革之策。到了京师,没想到却得知,让朕走别的道进宫。那不是帝王之道。他们想让朕低头。」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蒋庆之含笑听着,这段历史他知晓,杨廷和和张太后选了道爷继位,便是看中了这位刚死了爹的宗室好控制。
那少年喜欢道家?
好啊!
道家清静无为,无为正好。
一个无为的帝王才好控制不是。
但下马威得给,得让他知晓谁才是这个大明的真正主人。
于是甫一到京,嘉靖帝就挨了杨廷和和张太后一棍子。
若彼时的嘉靖帝年长十岁,大概会选择隐忍。
可彼时的嘉靖帝却年轻气盛,当即反击:这条道,我,不走!
双方僵持不下,嘉靖帝大怒,说要麽改道进宫,要麽俺就回安陆,这个皇帝谁爱做谁来做。
老子不伺候了。
这位爷的傲气直冲云霄,最终杨廷和和张太后只好选择妥协。
下马威不成,装逼不成反成撒比。
多年后,又有人给了嘉靖帝一个下马威,当头棍。
——土地兼并,吸纳人口出自于帝王纵容!
罪魁祸首便是帝王!
道爷会如何?
蒋庆之心中也没底。
但他必须要让道爷知晓,这个大明要想改变,必须得从上面开始。也就是从他这位帝王开始。
「杨廷和等人不甘心,于是便处处为难朕。他们以为朕会选择妥协。是,刚开始朕是选择了妥协。那是想着相忍为国。可没想到他们却得寸进尺,咄咄逼人。朕,忍无可忍,自然无需再忍!」
嘉靖帝抬眸,「臣子们都知晓朕的龙鳞不能批,你,为何明知故犯?」
殿内气氛一紧。
连黄锦都赶紧低头,束手而立。
道爷这是怒了……蒋庆之在猜测,若是真怒了,那麽他得改变一下策略。
可看着那双平静的双眸,蒋庆之突然改口了,「忠言逆耳,良药苦口。」
我说这些是忠言,是良药。
嘉靖帝盯着他,蒋庆之依旧微笑和他对视。
不知过了多久,就在黄锦觉得浑身紧绷的发酸时,嘉靖帝突然大笑。
「哈哈哈哈!」
这是喜还是怒极而笑?
黄锦给了蒋庆之一个眼神,蒋庆之微微摇头。
既然开弓,就断然没有回头的道理。
今日他是有备而来,就是要让道爷知晓:这个大明,必须从他开始改变。
否则什麽狗屁新政,蒋某人撂挑子了。
道爷缓缓停止了大笑,指指蒋庆之,「朕本以为你会因骤然富贵而对朕颇为恭谨,可对朕恭谨的人多不胜数,严嵩恭谨的诚惶诚恐,崔元毕恭毕敬……哪怕是徐阶,见到朕也是百般揣摩朕的心思,试图讨好朕。人太多了,讨好朕的人太多了,朕,不喜欢。」
「那些人为了权力,为了荣华富贵讨好朕。而你!为什麽?」嘉靖帝看着蒋庆之,眸色温和,「朕知。」
嘉靖帝伸手,可够不到蒋庆之的肩膀,他蹙眉,「就不会过来些。」
蒋庆之挪动屁股,可他第一次双盘,方才浑然忘我,此刻一动,顿时痛呼:「卧槽!」
看着蒋庆之龇牙咧嘴的挪动双腿,道爷再度大笑。
「哈哈哈哈!」
殿外的内侍们讶然,张童抬头,「出太阳了。天晴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