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三国]谋士不可以登基吗? > 第 216 章 216(一更)

第 216 章 216(一更)

这两位年岁已不小的大儒,带着两个小孩,竟像是变成了幼年四人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越活越回去也不算什么坏事,但他们这个欲盖弥彰的举动,让乔琰琢磨着,她是不是长得有点像前来查岗的恶人。

她伸手点了点侧脸,接收到她目光的陆绩下意识地伸手去抹自己的脸。

在这个举动中,他陡然意识到自己没把偷吃酥山的痕迹消除干净。

也不知道该不该说,这孩子现在便已能看出日后的胆魄。

面对这种被抓包的场面,他努力挺了挺胸膛,在抹掉脸上的痕迹后摆出了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可惜他年纪还小,这副样子怎么看都有点不伦不类的滑稽。

乔琰心中觉得好笑,却没打算当面揭穿他们,只是琢磨着要不要让人把乐平书院内的杂闻趣事都给记录下来。

这个就不必放在什么乐平月报的杂谈板块了,但可以等过上几年这些二代都在她麾下出仕之后,来上一个乐平书院回忆录?

是不是黑历史另说,怎么都得算是个后世史料中的有趣来源。

她心中思忖着此事的可行性,并未直接宣之于口,只是朝着蔡邕和郑玄行了个礼后,谈及了意图将荀爽给接到此地来的想法。

郑玄回道:“荀氏八龙,慈明无双,我早闻荀慈明之名,却因我在北海他在汉滨,一人遭禁另一人隐居,多年间未有谋面的机会,想不到人到晚年还有这等机会。”

乔琰感慨道:“只是慈明先生牵挂时局,身体又不算康健,我有心将他请来,怕他仍不肯挪步……”

听乔琰这么说,蔡邕和郑玄还有什么不懂的。

无外乎便是让他们写上个邀请荀爽前来的信罢了。

这两人都与乔琰算是老相识了,此时也不由笑道:“烨舒,您这以一人带一人的法子,怕是想要将天下大儒都给收入囊中。”

她打的真是好一出毫不掩饰的盘算。

说归这样说,让他们做这件“诓骗”人前来的事情,他们也没什么不乐意的。

蔡邕的翠鸟诗能在乐平月报上迎来这种另类的解读,便已是他内心情绪的真实写照。

这几年间他也反思了一番自己过往的履历,或多或少意识到了一件事,他早前的颠沛流离,和他陈说谏言和处世交际的情商不高脱不开关系。

但这种脾性上的东西一时之间想要做出什么改变,可能不大容易。

好在他的两个女儿,小的这个直接跟着乔琰学。

在乔琰的势力从区区乐平之地扩张到并州,甚至到如今将近三州之地的发展中,那孩子也逐渐成为了能独当一面的人才。

大的那个在世俗困境之中被迫成长,如今也该算是在此地得到了治愈新生。

对蔡邕来说,这就已经是在此地最大的收获,更别说他还完成了东观汉记的修编。

而对郑玄来说,身居此地一年的时间已足够让他看出,

乐平确实是适合于他们这些人深造学术之地。

他那些想出仕的弟子也有了任职之地。

国渊品行与能力俱佳,先被乔琰以屯田校尉之名委任在凉州军屯,后被调任关中,俨然有委以重任之态。

他这一番升迁任用,也算是给郑玄名下弟子提供了个范本。

那么此地对荀爽来说,也实该算是个好去处。

乔琰虽未提,郑玄却已又想到了个人,与他还得算是同乡,素来隐居不出,也是个做学问的好手。

以郑玄看来,他继续在青州幽州隐居还不如在乐平隐居,光是纸张管够这件事上,便已胜过了任何地方了。

若觉身在此地长住乃是食嗟来之食,那便多留些著书立说之言好了。

只是此人如今避祸辽东,为幽州战况所阻隔,只怕要想过来不大容易。

顶多就是先将信送去,看看随后的情况再说。

他并未将想请邴原来此的盘算说出,因听得乔琰问起两人在此地还有何物欠缺,便顺势聊起了乐平书院内新发放的棉衣。

除却戍守士卒之外,乐平学子也得了一身棉衣。

不过因为乐平周边群山环绕,北面的风早在过五台山的时候就已被拦截了一道,整体来说气温不算太低,乐平学子平日饮食条件也不差,念在这些年轻人的血气够旺盛,便将棉衣做得薄一些。

这对他们来说已够保暖之用了。

郑玄说道:“我听说君侯在分发棉衣的时候还专门下达了一道旨意,说的是严禁他们将这身棉衣转赠给他人,包括家中的长辈也不成,这倒是一条有些稀奇的规定了。()”

“?()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郑玄若有所思:“只怕身着棉衣的会觉得,别人将衣服赠予亲人了,我却还穿着,是不是要被人以为乃是自私之人。”

“便是这个道理了。人有从众之心,在可能被质疑德行的时候更是如此。”乔琰道:“可我宁愿从戍边士卒的棉衣中分出一部分来,也要送到书院来,只是要让他们在冬日也能防寒免冻,好好将知识给学好,不是让他们借此来表示自己并非吝啬之人的。”

“他们若真想做这个赠予棉衣给亲人的举动,何妨凭借着做出实绩后得到嘉奖来换取。”

乔琰转头对着陆绩说道:“便以你姐姐为例,她在我这里的功劳不小,如今又要往凉州方向跑一趟,我将其视为心腹干将,这样一来,她的父亲我就自然要尊重,所以此番棉衣里有十数件是送往庐江的。但是你的那件就只许自己穿,听明白了吗?”

“我知道。”陆绩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不能拿君侯给出的恩赏来充自己的脸面,孝悌之名也是要自己挣出来的。

() ”

他说完又小声说道:“可我那件父亲也穿不下呀。”

其他几人闻声都笑了出来。

乔琰摸了摸他的脑袋,

“过几年你就长高了。在此之前——”

她意味深长地朝着面前几人的脸上扫过,

“秋日里少吃那么多冰的。”

在她从屋中走出后顺势将这四个碗也给让人收走了。

乔琰对着院中的侍从叮嘱道:“郑公和蔡公二人的年纪也不算小了,偶尔打个牙祭也便算了,在甜食冷饮的用量上务必控制着些。”

不过当她走出院子的时候,又盘算着可能还得让华佗在有空的时候折腾点健康的零食,也不能真让他们连这点享用美食的乐趣都没了。

但还没等她从记忆里翻找出个合适的零嘴,就听到后头传来了有人喊她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

她转头便见曹丕追了上来。

这只比陆绩大了一岁的孩子站在乔琰面前,见她脸上并未露出什么不悦的神色,这才开口问道:“我想请问君侯,若我想为父亲母亲购置棉衣,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吗?”

他和陆绩的情况不同。

陆苑在乔琰麾下任职,还是备受她倚重的存在,故而可以为父亲谋取到一些福利。

可曹操虽说与乔琰算是好友,且同辈论交,他的兖州牧之名却是出自邺城天子的敕封。

这就和乔琰站在两个立场了。

曹丕年纪虽小,在乐平学习了地理图志后也大致能判断出父亲所面临的困境。

这个兖州牧之名得来容易,凭借在东郡积攒出的优势,要收拢兖州的其他地方,也不算太难,如今便已几乎完成了,可要如乔琰一般能轻言迎奉天子之事,或者轻易改换立场,却实不可能。

在方今的情形下还不可能贸然倒戈,否则难免有北面而来的战祸。

也正因为此时的曹操和乔琰不算正儿八经的盟友,曹丕在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才不免在心中有些忐忑。

棉衣是个好东西,哪怕是他这种小孩也不例外地知道此事。

他虽还想不到随着棉衣的盛行,各方之间的实力差距也会越发明显,却还是想给父母送上一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