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830章 道德崇高,不能治国;没有道德,国将不国

第830章 道德崇高,不能治国;没有道德,国将不国

这个罪名,即便是以他阁老的身份,都是无法承担的,这代表着路线的错误,反对陛下,反对元辅。

万历十四年的时候,两广地区的铁厂全都生产铁锅,不再生产铁犁,导致湖广地区的铁犁价格,在短短三个月时间,暴涨了5倍,四川丶湖广丶贵州等地,不同程度的陷入了犁荒的境地。

朝廷反应迅速,立刻在湖广地区集中生产了一批铁犁,缓解犁荒。

即便如此,湖广地区的粮食产量因为犁荒的影响,在万历十四年降低了10%,这引起了朝中大臣,对发展不平衡的警惕。

贸易不平衡,不仅仅体现在对外贸易之上。

沈鲤继续说道:「第三点,若是不加任何的干涉,这海贸事,终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长久,这几年大明开始收储黄金,才算让白银丶黄金的流入,没有明显的下滑,但不看黄金,白银的流入是大幅下滑的。」

「更加明确的讲,眼下世界,根本满足不了大明对货币的需求。」

这一点涉及到了大明货币政策,全世界根本架不住大明这麽粗的管子猛抽,几乎已经抽乾了白银的流动性,抽乾了白银的流动性后,全世界跟着大明一起进入了钱荒,继续如此顺差下去,就变成了竭泽而渔,世界各地全都凋零,大明跟谁做买卖去?

陛下喜欢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

沈鲤面色凝重的说道:「真正有序的贸易,不是在意顺差的白银数量,当然这仍然非常的重要,但顺差要转化为持续演进能力,更加重要。」

「我们要利用这些白银,建立起大明自己的循环,即技术领先丶货币主导丶产业不断升级的循环之中。」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具体到事务上,我们也是需要一些货物的,除了白银和黄金之外,我们还需要铜丶铁料丶硝石丶可可等等。」

沈鲤纠结了一番,还是开口说道:「实在不行,他们可以卖点夷人。」

对于一个沈鲤而言,讲出这句话,对他而言已经是极大的挑战了,沈鲤在做大宗伯之前,是乾坤正气丶不逢君欲丶杜绝私门丶清廉骨鲠。

没有海瑞,沈鲤就是天下头一号刚正不阿的正臣。

道德不能治国,但是没有道德,就会国将不国。

沈鲤干了一件事,在万历十二年,上奏请修《景帝实录》,就是正统十四年挽狂澜于既倒丶扶大厦于将倾的景泰皇帝。

景皇帝的实录,是以郕戾王附于《英宗实录》之内,对此沈鲤上奏说:景皇帝赫怒振旅,虽曰失计,然非游猎也。景皇帝监国正位,虽曰权宜,然为社稷也。名异两朝,事归一录,又何说乎?

而后沈鲤又列举了五点,认为景皇帝的实录,不可以附录《英宗实录》,这五个理由,个个都很充分,个个都很有道理。

比如不可四,晋元宋高,岂真有戡定之续?徒以皇皇之际,收拾人心,稍能立功。故虽区区作史者,不得不与之。景皇帝卒挽倾否,外攘内修,北狩回銮,神州如故,七年之烈,曾不得如晋宋之例,后世谓何?

意思是,西晋两个皇帝被俘了,有了东晋;北宋两个皇帝被俘了,有了南宋。

晋元帝和宋高宗,并没有什麽大功劳,就是在人心惶惶江山倾倒之际,收拾了人心,稍微建立了点功勋,就大书特书。

景皇帝挽救倾颓之世局,对外抵御外敌,对内修明政治;英宗皇帝北狩后又回銮归朝,神州大地恢复如初,这七年的辉煌壮烈之举,竟然不能得到公允的评价,后世会怎麽看呢?

但这事儿,出力不讨好。

景皇帝朱祁钰无后,从宪宗皇帝到现在的万历皇帝,全都是英宗后人,沈鲤这麽力挺景皇帝,这不是对皇帝骂祖宗吗?

但沈鲤这麽干了,还把景皇帝的实录给摘抄出来,挨个点校之后,呈送御前,当时沈鲤上奏疏的时候,已经做好了被砍头的准备了,他这本五不可奏疏和当年海瑞的治安疏没什麽两样,都是戳皇帝的肺管子。

陛下朱批的结果是出乎沈鲤意料之外的,陛下朱批:景皇帝位号已复,实录再附不妥,郕戾王三字宜改景皇帝,候纂修改正,准刊。

景皇帝位号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恢复的,既然有位号,那实录里再附就不对,郕戾王更不对,再修正后,刊行。

沈鲤此举非但没有触怒陛下,陛下反而提醒,郕戾王三个字不对。

之后沈鲤顺利的成为了大宗伯,显然陛下对这件事,不是特别在意,这也代表着陛下对为尊者讳这件事不在意。

更明确的说,也就是皇帝丶臣子丶势要豪右丶富商巨贾丶乡贤缙绅丶穷民苦力都是人,没什麽不同,做的不好可以批评。

周桓王被郑国大将祝聃,一箭射中肩膀,负伤而走,这向着周天子射了一箭之后,大家意识到了周天子已经倾颓,天下诸侯也就不把周天子当回事了;

张四维明火执仗的安排王景龙入宫刺杀丶大火焚宫,最后被陛下查证之后,皇帝陛下清楚的意识到,天子不是与凡人殊,天子也是个人,被杀就会死。

李长春记好了沈鲤谈到的内容,面色凝重的说道:「大宗伯,要不上奏,再涨涨关税吧,现在的关税只有百值抽十三,增加到十抽三,倒逼沿海的商品向大明腹地流入,同样增加出口的价格。」

「这样一来,泰西的产业,也算能留下一点,继续这麽干下去,恐怕再过十年,就没人能和大明做买卖了。」

「在松江府丶广州府弄个万国会,让这些番夷小国都把自己的特产带到大明来,看看有什麽值得卖的,这样一来,也能缓和一下贸易上的不平衡。」

市舶司为支点的跷跷板的两头,一头过于重,所有的东西都会自然滑落到大明这头儿,这个跷跷板的游戏,就玩不下去了。

「关税从6%提到了13%已经很多了,再涨,陛下不会答应的。」沈鲤摇头说道:「这事儿关乎到了白银流入,还是以稳为主,倒是这个万国会不错,可以搞一搞,你来安排就是。」

沈鲤和李长春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后,确定了万国会的时间,大船到岗的五六月份,召开一次进口万国会,看看诸多番夷国家有什麽特产可以买入,贸易平衡这块,礼部还真的说的上话,毕竟是外交。

「黎牙实提到的另外一个问题,大明朝廷也无能为力,大明朝廷秉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理念,经营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沈鲤表示了无能为力,朝廷又不是无所不能的!

黎牙实谈到了一个刨根儿的问题,说大明连种地的活儿都抢!

番薯丶土豆丶棉花丶油棕榈丶甘蔗丶香龙血树(巴西红木)丶金鸡纳树丶咖啡丶菸草等等,这些种地的活儿,大明都不肯分工出去!

真的搞这个进口万国会,能种的,恐怕大明真的会想方设法的引进,不能种的,比如矿产之类的,可能会滋生出明军来,这样做是为了保证不会被断供。

这件事,沈鲤也没好办法,只能说,无形的大手,拥有可怕的威能,朝廷这双手,也只能管管国内。

「种地都种不过,怪谁。」李长春倒是有点觉得黎牙实有些矫揉造作。

种地种不过,也怪大明咯?

李长春不种地,他真的不知道,种地的学问很大,大明的精耕细作,的确是领先世界的农业技术,再加上大明皇帝是个农户,导致这种地学问的领先,还在扩大。

甚至连皇长子都会背陛下亲自编写的种地顺口溜,比如立春种土豆丶雨水种黄瓜丶惊蛰种辣椒;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春雨贵如油,种地不用愁等等。

三月份的天仍然很冷,但是一个劲爆的消息,传回了大明,第一批绝洲金池总督府的金沙船,马上要到港松江府,二月中旬,大船抵达了马尼拉港补给,水翼帆船将这个消息最快的传回了大明京师。

这个消息就像是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整个大明京师,所有人都议论纷纷。

燕兴楼的金银交易行,却没有任何丝毫的波动,这种假消息每过一阵就会传出来一条,搞得金银的交易大幅度波动,狼来了喊三遍就没人信了,一大船的金沙到港这种消息,交易行已经传了整整十七遍了。

金银价格没有变动,金银价格依旧维持在1:16的附近,在交易行的经纪买办们,依旧如常交易着。

「邸报,邸报!金池总督府大船到港!金池总督邓子龙遣将张聪,带黄金二十二万两,已经抵达松江府新港!」一个报童,突然举着一份邸报,冲进了燕兴楼交易行。

所有的经纪买办猛的站了起来,不敢置信的看着报童,一个买办,劈手夺过一份邸报,随手扔了五文铜钱给报童,看完了邸报,眼神变得呆滞,看向了金银榜挂牌的地方。

「完了,彻底完了。」这名经纪买办的神情都变得呆滞了起来。

金价一泻千里,像跳崖了一样,很快就跌倒了1:10的地步,在这个比例维持了短短五分钟后,再次跳崖到了1:5这个前所未有的价格,才终于稳定下来。

在八分钟前,黄金一两等于十六两白银;现在,一两黄金只值五两银子了。

燕兴楼交易行总办王谦站在交易楼的五楼,手里把玩着两个沧州铁球,看着价格稳定在了五银的位置,才停下了运球说道:「买入黄金吧,就这个价格,踩踏要开始了。」

邓子龙去年十二月份就传回了捷报,他把自己的佩刀找回来了,这件事就代表着大明已经获得了稳定的黄金来源,金价不可能一直维持十六银的高位。

近四个月的时间,王谦在横盘震荡的情况下,把手里所有的黄金都卖掉了。

直到今天,大船到港的消息正式确认,再次开始买入黄金,维持盘面的基本稳定,对于他这种大户而言,利空落地就是利好。

「王谦,你不得好死!」一个眼尖的经纪买办,一眼就看到了五楼楼梯处的王谦,气的满脸通红,三步并作两步的从三楼冲了上来,不知道从哪里摸出了一把匕首,就冲着王谦来了。

这气势汹汹的样子像是要杀人,显然是赔了很多钱,甚至是倾家荡产也还不起的负债累累,才会做出如此过激的举动。

王谦面色平静,带着些玩味的神情,甚至是有些不屑的看着这名经纪买办,这是名徽商,加了七倍的杠杆在金银市这种波动极大的狼票里玩,金银市,在这个时间里,不是大票丶小票丶新票,而是狼票,要吃人的票。

现在赔了钱了,这名经纪买办,把过错都怪在了王谦的头上。

「砰。」一名缇骑站在楼梯口,一脚把这经纪买办踹了下去。

「玩不起呀,玩不起别玩。」王谦居高临下,耻笑一声说道:「邓总督金池雷霆惩恶徒,都编成戏本了,大前门整天都唱这七宝楼船下重洋,天威浩荡镇南荒,你听了吗?没有。」

「金沙船到港的消息,都传了十七遍了,警告多少次,会有巨大波动,你听了吗?没有。」

「交易行门前贴着的对联,你是一点没看进去,涨跌无常,算尽机关终有漏;盈亏自负,借来粟米必成空。」

「如履薄冰。」

横批的如履薄冰,也是王谦给自己的警示。

他也在想,自己这一生,如履薄冰,是否能够走到彼岸。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